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中集集团:萧灼基为股市信心寻找支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10月10日 09:25 中国经营报

  最近,国内一家权威的证券研究机构联合评出了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100家上市公司,中集集团位居首位。中报显示,中集集团的中期每股收益0.996元,业绩排名上市公司第一。中集集团的表现受到国内证券研究机构和市场的普遍关注。在关于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的大讨论中,投资者更关心的是:中集集团的业绩是否真实可靠?中集集团的经营是否规范透明?中集集团的强劲增长势头是否能够持续?中集集团的经验有没有普遍意义?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中集集团独立董事萧灼基教授。

  吹尽狂沙始见金

  记者:最近“造假”、“圈钱”和“变脸”成为股票市场中打击股民信心的主要力量,请问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萧灼基:上市公司中“造假”、“圈钱”和“变脸”的现象确实令人痛恨,监管部门也正在加大打击力度,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治理后,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其实,这也是一件好事。在股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鱼龙混杂的现象往往难以避免,一些人在赚钱的冲动下不惜违法违规造假,一些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容易被“造假”的上市公司蒙骗,对于“圈钱”的上市公司也不容易识别真伪,对于“变脸”的上市公司更是难以把握。在这次治理整顿中,实际上是政府部门和传媒在帮助股民选股。不好的企业被剔除之后,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就凸现出来了。

  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不应该被一时的市场情绪所影响,而应该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寻找成功的机会。从宏观面上讲,“九五”期间,中国经济虽面临严峻形势,但仍在世界经济中保持一枝独秀的领先地位,未来的发展更是无可限量;从微观面上看,在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造假”、“圈钱”和“变脸”的企业只是少数,中国上市公司的大多数还是好的,值得信赖的。

  记者:您说的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谁都不愿意用自己的钱为市场挖雷,也不愿意把自己的血汗钱投在极少数弄虚作假、蒙骗股民的上市公司身上。

  萧灼基:当然,上市公司中造假、圈钱、变脸的现象还会有。但是,一方面,随着监管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市场行为的日益规范,这类公司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投资者也要学会识别上市公司,不仅要具备一些打假的常识,而且要做一些深入的调查研究,传媒界也要加强监督。

  记者:现在上市公司造假的技术已经越来越高明,银广夏等基本上已形成造假的系统工程,一些机构投资者都无可奈何,更不用说普通投资者了。“授人以利,不如授人以器”。最近,中集公司也提出增发新股的申请。您作为经济学家,又是中集的独立董事,请就如何辨别上市公司的良莠和中集的增发问题谈谈您的看法。

  萧灼基:这个问题相当难。我只能谈一些比较原则的想法、谈一些具体的事例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系统、周密的分析,在分析中了解和判断其经营业绩的真实性。有些企业经营业绩大起大落、出现异常,有些企业利润来源不明不白,有些企业经营活动若明若暗,对这类企业就要加以小心。相反,一些企业信息披露及时准确,经营活动十分透明,经营业绩持续稳定发展,重大事项明明白白,这类企业值得依赖。

  二是要对企业的高管人员有较深入的了解。很多造假的动机来自于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尤其是核心管理人。中国二十几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在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因而,在辨别企业的时候,作为投资者要认真研究这个企业的领导人,看他在发展历程中,是不是很诚实、很讲信誉,有机会的话最好是与他们面对面或者在互联网上谈一谈。我就与中集集团的高管人员进行过多次交谈,我发现,他们对于中西方“信誉”观念的差别有着较深刻的理解。正是靠着这种理解和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他们把中集打造成了一个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企业。

  寻找阳光下的企业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确定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对成功企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把信心建立在个别企业家身上,总有一种保得了一时、保不了一世的感觉。作为投资者也不可能整天监督企业家的行踪,碰上像银广夏那样登峰造极的造假者更是难辨真伪。

  萧灼基:这就是我下面要讲的造假的条件问题。在投资的时候,我们要深入研究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对于投资者来说,企业家可能比较难把握,但是可以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和制度环境,看一看它有没有造假的土壤。这里我们可以以中集公司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中集董事会的决策机制。现在有些企业董事会不“懂事”,但中集董事会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这与它的股权结构较合理相关,即主要股东较均衡持股,形成了有效的权利制衡。1980年初,丹麦宝隆洋行与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300万美元组建了“中集”,双方持股结构为50%:50%。1987年“中远集团”受让了丹麦宝隆所持有的中集集团大部分股权,新的股东结构为:“中远”持45%,“招商局”持45%,“宝隆”持10%。主要股东均衡持股的格局从此形成。1992年12月,中集以定向募集方式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上市后,中集的股本规模逐渐扩张,由最初的6400万股,发展到现在的34020万股。股本结构和数量虽几经变迁,但其主要股东均衡持股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董事会会议上,有代表大股东利益的“中远”和“招商局”,有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宝隆”。最近,虽然“宝隆”逐渐退出,但是又新进来三位独立董事。在这种股权结构中,两大股东之间形成了一种较好的权利制衡机制,在重大决策中都必须与其他股东协商。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中集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协调冲突的润滑剂,只有在中集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大股东才能得到稳定可靠的红利,小股东期望的新增长点才能在二级市场上形成实实在在的题材,从而降低资本利得的风险。这种股权结构基本上处理好了大、小股东和经理层的利益关系,保证了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避免了大股东对经理层的不正当干预,使董事会的决策能够比较科学、公正和合理。

  其次我们来看看中集的职业经理人机制。从中集的职业经理人机制看,经理层不仅担当了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任,而且有效地抵制了可能来自大股东的“短视”行为。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更难解决。但在中集,这种激励和约束处理比较规范和合理。中集所实行的目标责任制较有效地把激励与约束、报酬与效益、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股东权益与经理人待遇结合起来。自1991年起,作为股东利益代表的董事长已经更换了几任,但是其总经理和管理团队基本保持稳定。

  再次我们来看看中集的监督机制。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对中集的监督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部分。外部监督包括:中外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法律、中外会计、中外审计、中外客户等机构和海关、外管、税务及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等;内部监督包括:监事会、薪酬委员会、大小股东、独立董事、工会、党委、企业内部审计等部门。此外,还有董事长的授权机制和审批人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等。例如“签支票”是一件很简单但是很重要的事情,许多企业一般是总裁一个章,财务一个章,一个公章,中集的支票却没有章,而是实行签字制度,责任落实到人。签字人分为两个小组,即A组和B组。A组是管理层,B组是财务层,必须两个层次各有一个负责人签字,但是支票的管理却不在这两个人手里,在出纳和会计手里。一般的流程是:从出纳到会计,从会计到B组,B组签完字才拿给A组签,经过这么一个复杂程序,支票才能生效。显然,在这样一个多重把关责任对人的严格制度环境中,造假、舞弊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可以说,中集的监督是持续的、全方位的立体式监督。中集的管理层感觉到监督是一种让企业的四面八方、上下左右都处于镜子照射下的环境中,稍有一些违规行为就意味着失去资金、客户等一些继续发展的必备条件,甚至是企业倒闭。

  这个制度环境的特点在于它的国际性,在目前阶段,这种国际性相对于国内监督机构而言具有很强的刚性。大家都看到了网易的案例,虽然中集没有在国外股票市场上市,但是他的运营资本的绝大部分却都是来自国际金融市场,国际上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和监督机构对中集的监督是很严格的,如出现违规或造假,企业的生产经营将面临灾难性的打击。

  记者:对于投资者来说辨别真假的要点问题基本上解决了,现在我们来关注一下“圈钱”问题。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成为影响二级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为了增发而去找项目的现象愈演愈烈。为了不错过“圈钱”的良机,赶上增发热潮,一些上市公司没有项目也要编出项目。尤其是一些“弃配追增”的项目,更是令人感到迷惑不解,至少没有经过充分论证。股民对这种“圈钱”方式极其不满,如果以中集为例的话,我们发现增发新股的名单中也有中集的影子。对这一问题您是怎么看的?

  萧灼基:在公布增发的上市公司中确实有良莠不齐的现象。增发是一种工具,用在好企业手里就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器,用在坏企业手里就是股市资金的蒸发器。我们不能把所有要增发的上市公司一棍子打死。

  关键是把握住两点:一是什么样的企业在增发?二是增发后,这些钱用在何处?这里面的情况很多,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听取各个方面专家的意见,分析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等。

  风物长宜放眼量

  记者:市场机制就是要让优秀的企业得到最需要的资源,但是,从中国股市十余年的发展看,一些优秀的上市公司目标也很远大,可就是富不过三五年,“竞争激烈,价格下降”似乎已成为这些上市公司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标准解释,不论是酒类、医药补品,还是家电、通讯企业,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这样的例证。令人非常惋惜,让投资者感到心痛。

  萧灼基:这实际上是企业的持续发展问题。从世界上的百年企业来看,一些成功经营上百年,能够经历各种风浪的企业,都有一些核心的东西,即所谓发展基因。从中集看,虽然企业发展时间不长,但已经明显看升,一些能够持续发展的基因,也就是中集的三个平台:管理平台,技术平台和核心能力延伸平台。

  从管理平台看,中集拥有一整套较科学、严密的成本控制系统。首先,精细化科学目标管理是中集成本控制能力的核心,成本降低是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中集每年的成本降低都有指标,一方面是材料成本和计划成本。每个产品生产出来用多少材料,每种材料的价格多少都很清楚。把这个作为计划成本,用实际做出来的成本和计划成本相比,找出差距,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叫做单箱“四费”。把单位产品的制造费、管理费、财务费和人工费等列成一个总指标,要求把4项费用控制在一定范围,每年都要下降。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创造性完成。

  其次,不断强化规模优势,中集集团通过实行四统一,来降低采购、运输、生产和资金四大成本。统一原材料采购,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重新构建企业价值链,实现了原材料价值最优化;统一安排生产,充分利用布局均衡的优势,降低空箱运输成本;统一对下属公司进行成本考核,规范生产流程;统一资金调配,运用国际通行的融资手段,实现财务结构最优化。

  现在,中集的管理已从缺乏“完整系统”的“本能需要”阶段发展到主动引导、系统规范的“程序管理”新阶段。比如中集的目标考核,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步完善并不断细化、加大力度。现在又由于基础的改善,观念的树立,逐渐又将考核放粗,推行目标管理、淡化考核,乃至追求以后取消考核管理,从“必然”向“自由”迈进。

  从技术平台看,中集的成功不仅在低端产品上确立了稳固的行业地位,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而且在行业的高端也取得了优势地位,在集装箱制造业内的技术开发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与国内彩电行业的发展状况比较相似,集装箱行业的价格战主要也是在行业的低端进行,也就是标准的干货箱领域。与国内彩电行业不同的是,集装箱的高端领域,也就是附加值高的冷藏箱和特种箱的技术优势也在中集手里,并在国际市场中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中集就是集装箱制造业里的“东芝”和“松下”。

  从核心能力延伸平台看,我国的大企业与世界500强中的制造业巨头相比,相差好几个数量级,因而急于做大,但令人遗憾的是“大企业病”随之而来。许多大企业只追求大而不追求强。与他们不同的是,中集不仅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而且其净利润率和资产收益率已名列世界制造业前茅,正在实实在在地向大而强目标发展。中集的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具有发展的潜力,向更大的空间发展。而且,与集装箱生产有类同之处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中集核心能力的延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中集经过十几年艰苦努力构筑的这三个平台已经成为中集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必须强调指出,我们的资本市场正处在发展阶段,上市公司的素质和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提高。目前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许多问题正在逐渐解决。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谈股论金】【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中集集团董事会是如何“懂事”的 (2001/09/28 09:06)
公告称:中集集团解聘中天勤 (2001/09/26 10:31)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信 息
天津分站隆重推出!
北京
  • 万泽金典百年好合
  • 和鸣花园怡人福地
  • 远程教育的领头羊
  • 北外托福雅思班
    济南
  • 东业广告诚聘精英
  • 天闻科技假肢科技
    上海
  • 离天堂最近的圣殿
  • 一个王朝的背影
    广东
  • 美新创电脑学院
    河南
  • 理想王子理想选择
  •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数字卡专题
  • 移动IP记帐卡
  • 省钱打国际长途
  • 联通IP卡31.99
  • 吉通IP卡 67折
  • 40元/月天天上网
  • 下一代上网卡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