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海涛
幽灵游荡证券市场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因被大股东吞食资产导致经营恶化,公司濒临破产边缘的事件频频出现。
据对今年4月底沪深1102家A股上市公司的统计,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占公司总股本50%的有890家,约占全部公司总数的79%。今年2月以来,已先后有4家个人股份占很大比例的家族型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出现。以今年6月13日收盘价计算,康美药业家族持股66.38%,家族占有市值20多亿元;用友软件私人大股东持股55.20%,占有市值40多亿元;太太药业则分别为74.18%和82亿元;广东榕泰为67.19%和37亿元。
他们在为我国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创造了格外引人注目的资本神话,即他们在由私人独资或家族向公众公司转化中,原始资产存量经过评估、溢价发行和挂牌交易的三级放大,利用上市资源稀缺、资本市场供不应求和股本规模小的先机和便利,顺利实现了高市盈率、高溢价发行高开,成为利用上市政策实现“一夜暴富”的典型。 “一股独大”掏空公司
“一股独大”造成治理结构形同虚设。股权高度集中,使得第一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几乎完全支配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平衡,为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以及财产安全留下了严重隐患。
“一股独大”是“三不分开”的病根。在上述大股东处于支配地位的情况下,指望通过形式上的“三分开”和资产置换来保障上市公司的独立权益,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
“一股独大”使关联交易变了味。近年来,上市公司与关联股东主要是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盛行不衰。据统计,2000年发生各类关联交易行为的有949家,占样本总数的93.22%。关联交易的形式各异,花样不断翻新,但总体上关联交易的利益天平总是倾向于关联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即使有时候似乎表现为对上市公司有利,那也是为了通过与大股东之间进行的关联交易掩盖经营上的问题。
“一股独大”导致资产重组迷失方向。在某些“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存在着非等价交易、自我交易、内部交易等问题,使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上市公司重组大多数是围绕资产质量差、财务困难的企业来进行的,特别是ST板块的公司重组活动更是频繁,有些重组虽然暂时使股东权益有所改善,但由于重组的不规范,新入主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可能会以此从股市欺骗性地获取更多资金并转移资金,使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受到更大的损害。 立足国情有效治理
湘财证券的宫玉松认为,股权分散与集中这样的形式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一股独大在家族企业里更为严重,而在欧洲好多国家,他们的股份公司并不发达,而且大多以家庭企业为主,而他们的公司却往往业绩良好。而在美国,股权相对分散,几乎全是流通股的企业里也不乏业绩优秀者。重要的是股权结构要与国情相适应,与本国的市场环境相适应。这一观点与著名股份制专家刘纪鹏的观点不谋而合。
刘纪鹏认为,真实的股权结构直接决定着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规范,它对投资人的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要在我国新的上市规则中引入终极所有人的概念。这是目前西方资本市场上为应对资本经济中出现的利用多重控股公司,实现资本运作的投机作法的有效监管措施。这将有利于投资人的投资,并能“撩开面纱”看到其本质。
就未来政策来说,股本全额流通是家族企业和私人独资企业“一股独大”上市公司最终完成资本神话套现的关键一步。在今天我国上市挂牌企业的指标资源稀缺、供求关系不平衡、中小投资人还不成熟,亟待保护之时,我们应对申请上市的私人独资和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适当加以限制,即以终极所有人为判断标准,在选择申请上市公司时,尽量把那些私人控股或家族控股的比例限制在20%以下为宜。
面对国有股一股独占、一股独大的企业,宫玉松认为,国有股减持是必经之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企业规模的扩大,它们的股权都逐步被稀释,再加上股份全额流通,因此很难找到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50%甚至70%的企业,这一结果是经过西方反复的市场演变进程才得到的。而这一漫长的演变过程又使西方的家族企业完成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过渡。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