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证券研究所吴智 近日曝光的“银广夏事件”在证券市场反响巨大,投资者对银广夏公司报表中出现的巨额利润的来源提出了质疑:是否是来自于二级市场的投资收益?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谜底终会揭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已不是个别公司所为,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由于管理层首次要求上市公司在2001年中报里须披露委托理财的详细情况,今年中报
里普遍对委托理财情况作了披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披露中报的公司中,投资收益占到利润总额一半以上的不下80家。投资者在仔细读过这些披露的信息后,就会发现上市公司在委托理财中存在一些奇怪的现象:
其一,保底收益率做法为大多数上市公司所采用,从众多保底收益协议的内容来看,差别极大。一家公司的保底收益率只有2.25%,而另一家公司则高达12%。甚至有同一家上市公司在委托给不同受托人时的保底收益率也存在极大差别,这确实令人费解。这种协议没有法律效率,隐含着风险和诈骗。在没有做空机制的市场一旦出现大熊市,神仙也难保底,必然出现纠纷。
其二,从实际收益来看,各公司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呈现出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特点。如铜峰电子委托国债投资的收益率超过了10%,而北方股份在委托理财时出现了亏损,只是由于券商“保底”,才勉强有一定的收益。于是,有的上市公司干脆不披露委托理财的金额或具体收益,如上海一家公司只讲现在市值多少而不谈收益。
其三,受托公司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目前除了证券公司代理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外,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也都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甚至连拍卖公司这样的公司也要分一杯羹,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甚至成为私募基金的重要来源。
为什么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会如此普遍甚至愈演愈烈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某些上市公司管理层经营能力差,在主业上难以有所作为,只好“主业不兴副业补”。甚至不排除某些公司上市纯粹是为“圈钱”而来,因其上市后募集资金项目大多变更投向或干脆停止,将资金投向证券市场。另一方面,证券市场上一级市场的收益率仍达10%,而进行正常实业投资所获取的净资产收益率却不过5%~6%。客观上,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闲散资金有吸引力。
实际上,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进而让投资收益左右公司业绩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投资收益具有比实业投资大得多的不确定性或风险性。这一方面是证券市场本身具有的高风险性,另一方面收益率的高低与受托公司的资质和理财水平有很大关系。一旦公司因投资收益剧减而造成业绩大滑坡,受害的不仅是上市公司本身,广大中小投资者也被迫买单,这显然不公平。
其次,上市公司资金大量回流到证券市场,会加剧经济的泡沫成分,对宏观经济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上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缺乏依据。因为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声称募股资金是用来进行委托理财或其它投资活动的,那么,上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客观上是一种欺诈行为。
第四,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不利于主业发展。委托理财收益的增加有可能进一步冲淡公司的主业,降低公司对主业的重视程度;而委托收益的亏损则可能会使公司流动资金发生紧张,从而削弱公司扩张能力,使主业雪上加霜。
由此看来,不论是上市公司,管理层还是证券市场上的广大投资者都应对愈演愈烈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