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为民
偷换《红楼梦》里一句话:“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证券市场上的假对投资者来讲都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那些“黑马”都是投资者用金钱堆积而成的,是社会资源的扭曲配置。要遏制和减轻这些行为,须从多方面努力。
中国的股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尴尬,原因不在于指数跌得多么干脆利落,而在于曾经赖以遮羞的谎言一个个被戳穿,更令人沮丧的是,这些弥天大谎并非天衣无缝,任何一个负责的监督系统都应该能够发现。华纺股份创出了一个记录:上市第二天,大股东的持有的股权就被法院全部冻结,尽管现在没有对其是否作假下结论,但具有常识的人不会认为这是正常的。笔者粗略观之,这些做假的公司各有花招,但殊途同归,皆因作假有暴利,当然,分享暴利的只是幕后集团,和普通投资者无关。
绣花枕头内容难知晓
真的讲不清,中国上市公司的上市是否都带着“原罪”。在政府配置额度的时候,拟上市公司只好不断地迎合上级喜好,不停地找政府官员(不是找政府,因为那些关键人物就是政府的代名词)寻租。如果限定额度,家数不限,好,我就不断地剥离、剥离、再剥离,最后把营销系统剥离了,采购系统剥离了,研发部门剥离了,冒出来一个精悍而残缺的上市公司,但是,这种公司天生五脏不全,想要它健康成长无异于缘木求鱼。如果限报家数,那好,我就拼命凑数,手头没有合适的企业了,就捆绑上市。好一个“捆绑”,捆绑夫妻不长久,俗话有理!这些公司上市不久就等着分拆、剥离、重组。搞核准制了,好,拼命往国家支持的产业靠。高科技、战略产业,恨不能说得连每一根纱都系着国运民脉。
那些以上市为目的公司没有什么谎言不能编出来。因此,投资者可以列出一串上市前就作假的名单。为了完善一级市场发行,证监会不断调整政策。如果说红光、黎明、大庆联谊、湖北康赛是政府额度控制的畸形儿,那么,产生于核准制的华纺股份又能归罪于政府监管不恰当吗?不能!政府核准只可能保障“程序正义”,而保障“程序”的真实性的应当由社会公信的监督系统负责。中国市场的问题首先就在于社会公信丧失,国内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能力和诚信已经难以令人相信,而他们本该是遏制谎言的主要力量。
在上市时粉饰公司已经成为市场的惯例,成为部分职业人士的专长,成为证券市场通“假”的第一条途径。
那些为“枕头”提供“绣花外套”的中介机构失职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根本的:失职的成本很低,尽职的机会成本却很高。
沙地筑楼业绩凭空编
银广夏谎言的破灭也许源于它的过分辉煌,在看到《财经》杂志的文章后,笔者想:如果银广夏收敛一点,财经记者还有兴趣去披露它吗?从济南轻骑、湖北兴化、大庆联谊到银广夏,在投资者心中留下印象的都是那些落差太大的公司,至于还有众多的保再融资资格、保摘帽的公司的业绩真假,已经提不起投资者的兴趣了。中国证券市场上这种沙地筑楼的业绩报告已经难以统计。
沙地筑楼还是有难度的,手法也需不断翻新。它们早期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关联交易来提升业绩,大庆联谊、猴王、济南轻骑都有过这样的“假丰收”。随着投资者对关联交易的关注程度加深,猴王等“英雄”迟暮,新的造假英雄干脆从业务收入的源头开始。由于普通投资者无法对上市公司的具体业务深究,一般性的上市公司调研也无法判断收入来源的真假,这些公司的造假往往能够成功。银广夏一案无需多言,而有的公司居然从业绩优良到主营收入为负,无非是泡沫破灭得快了点。
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上市公司作假国际化也是新特点。先有厦门杰威虚构业绩到香港主板上市,新股发行已经结束,但在挂牌上市前夕被截住。否则,内地公司可以在香港证券市场历史上留名了。如果说在内地证券市场和香港证券市场作假还有些自诩聪明,可以理解的话,网易虚构营业收入,居然去蒙老美就让人不得不惊叹其勇气和对诚信价值的低估了。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比虚构业绩更加省事和更有号召力的是虚构“业绩预期”,即创造所谓的题材。题材就是对将来的朦胧的期望,期望的高低和可信度有赖于编造者的想象力和水平。亿安科技和中科创业把故事编到了极致,过犹不及,所以栽了,其实,真正值得警醒的是:除了这些极端案例,还有难以计数的公司也参与其中,虽然不是太醒目,但在问题出现后更容易逃过公众的批评。在网络热潮中,宣布参与网络的上市公司有100多家,而今安在哉?绝大部分公司悄悄地撤退了,和前进时的轰轰烈烈形成鲜明对比。试想,有几家公司是出于公司自身的利益而冲动的(即便是冲动,也涉及动机是否纯正)?
造假暴利信用成本分摊
谁都不会认为中国企业天生就有作假的本能,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企业编制业绩的冲动何以如此强烈。
从中国证券市场现已披露的案例看,所有作假的努力,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幕后集团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投资者的利益。这个幕后集团不外乎是庄家、大股东或管理层。而作假暴露的成本太低廉以至于好公司一旦进入证券市场这个大染缸也会染上些颜色。
就造假的暴利而言,莫过于证券市场。在一个平均市盈率50倍的市场上,虚增业绩1元钱就意味着50元的收益,正因如此,亿安科技和中科创业画出了一个收益可观的“饼”,然后就按部就班地推动股价到“合理价位”。更加可怕的是,中小投资者还相信这些故事,所以亿安科技的庄家居然成功出逃。
华纺股份是最新的一个例子,大股东华诚投资管理公司持有8474万股华纺股份,占34.59%的股权比例,是第一大股东。上市前净资产25576万元,每股净资产1.6元,这些净资产只包括2985万元的货币资产。公司《招股说明书》的下列承诺赫然在目:“本所律师认为华诚投资管理公司净资产高达12亿元,请求偿还的款项仅2亿元,华投有能力承担上述债务 ,“大股东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承诺12个月内不转让华纺股份股权”。我们可以替华纺的大股东算一笔帐,在华纺上市前,华投持有的华纺股份的股权账面价值是13558万元,远远不抵所欠的2亿元的债务,在当时,就算是把股权抵押了,债权人也不会接受。上市以后,每股净资产达到3.02元,每股现金达到2.09元。大股东持有的股份陡然增值到25991万元,偿还债务绰绰有余。说白了,股民在为大股东还债。
更加恶劣的是,上海二中院冻结大股东股权发生在8月30日,收到还债的判决书肯定在此之前,这些都应当及时公告才对。即使按照三天后公告也应当是9月3日,第二次冻结发生在9月3日,判决书也肯定在此之前。如此重大事项居然不见任何公告。造假之猖獗,由此可见一斑。华纺提供虚假信息的收益是可以计算的,但是其损失却难以确定。根据亿安科技的前车之鉴,估计华投的日子也坏不到哪里去。
上市公司造假的信用成本无情地摊销到了每个公司,因此,银广夏的信息一披露,其它绩优股就狂跌不已,投资者谁也不信。由于部分公司虚假信息融资,在国外好端端的增发到国内就变味了。道理很简单,当大家都变坏还不用承担多少风险的情况下,有几家公司能够凭道德自律遵守准则呢?再说了,你遵守了规矩,投资者也不一定相信,诚信的收益几乎为零,还要承担机会成本。
偷换《红楼梦》里一句话:“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证券市场上的假对投资者来讲都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那些“黑马”都是投资者用金钱堆积而成的,是社会资源的扭曲配置。要遏制和减轻这些行为,须从多方面努力。
首先需用重典。提高虚假信息的成本是遏制作假行为的根本。笔者坚信:即使在扭曲的市场上,个体的行为都是符合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因此,那些在随便编故事的公司其实是充分衡量利弊后才行动的。提高谎言的成本,是减少谎言的根本对策。
其次须改革民事诉讼和赔偿制度。从红光到亿安科技,受损失的投资者索赔无门,相信华纺也不会对投资者有多么欣慰的交代。在一个法制社会,寄希望于行政部门的万能是不现实的,证监会官员们纵是火眼金睛,也不可能把一切虚假行为看透。
再次,改革上市程序。例如在上市前进行公示,要求相关的利害关系人对其不实陈述进行揭露,尤其在重大债权债务关系方面完全可以要求相关方就上市公司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华纺股份的两份判决时间和上市时间如此巧合不能不令人遐想,难道债权方对华纺上市的情况一无所知?
打假之路,漫漫长长!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