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晓晖
国有股减持作为一个重大的市场题材已经对股市运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著名经济学家、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在国有股减持方案出台前发表的《国有股减持存在八大变数》的谈话中就指出,如果国有股减持的定价过高,就将是股市的重大利空,必将引起股市暴跌;在国有股减持方案出台一个多月、并且引起股市重挫以后,韩志国接受了本报
记者的采访并再次指出,国有股减持方案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从本质上来说,它是打着市场化的旗号来挑战市场原则,这种减持方式不但不能有效地促进股市的市场化进程,相反,它将对这个进程起阻碍作用,因此,从股市发展的进程来看,高价减持弊多利少。
谈到国有股减持定价问题,韩志国认为,国有股高价减持违背市场经济的定价原则。国有股是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产物,是我国股份经济内在机制扭曲的突出表现。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过程中,国有资产经过评估,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增值(有人估计其增值幅度在80%左右),并且基本上是按面额折股,最高的折股价也不过为1.5元左右,通过上市时向社会公众的高溢价增发,国有股的净资产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值,即使按净资产减持,国有股的持有者也已经得到了比较多的溢价收入,但现在的减持方案却根本不考虑国有股形成时的定价过程,相反,却以几十倍的市盈率向社会出售。在我国目前的股票发行和上市都由行政机制来控制,从而一级市场上发行的股票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稀缺资源,在一级市场上囤积着7000多亿资金的情况下,这实际上是把国有股强行地搭配给股票市场,在客观上演变为一种“圈钱”行为。而且,这种减持的定价过程也违背了股份经济中通行的多数决制,变成了国有股的持有者、券商和行政主管机关的少数决制,使得股份经济的运行规则在行政权力面前流于形式。
对于国有股高价减持容易诱发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一说,韩志国指出,只具有“圈钱”功能而不具有资源配置功能,是我国股市存在的最主要弊端。由于国有股减持只在新上市公司和将增发公司中进行,在新上市公司中,能够进行国有股减持的似乎在股票发行和上市中具有优先权(最近有些不具备连续三年盈利记录的企业也因能够进行国有股减持而上了市);在已上市公司中,只有在增发时才能进行国有股减持,因而在减持的旗帜下,一轮新的“圈钱”过程已经开始并且其规模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在上市公司具有无限融资能力和渠道的情况下,企业就很难把重心放在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上,这就很容易引偏上市公司的行为机制,使上市公司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当记者问国有股高价减持是否会引发市场的不良示范效应时,韩志国表示,国有股高价减持的比较长远的市场影响,是令其余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减持更加困难,从而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畸型状态呈现出刚性的特点。道理很明显,同股同权、同股同价是股份经济中的一个基本原则,10%的国有股减持按市场定价就意味着其余90%的国有股和100%的法人股也要按市场价来减持,否则就会违背同股同权、同股同价的原则。从我国股市的现实情况来看,这样的减持方式显然是市场根本不能接受也无力承受的,其结果,就必然是无限拉长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减持过程,从而使得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延续下来。
韩志国指出,缺乏一个完整的和科学的股市发展战略一直是我国股市发展中的一个突出弊端,这个弊端在这次的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股市的基本功能是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必须从推进资源配置机制转换的角度来进行市场建设,而不能把着眼点停留在对股市的利用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出一个顺畅的、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组合的市场机制,可能比急功近利地从股市中套现几百亿、几千亿甚至几万亿元资金更重要,在这方面,必须有科学的和长远的眼光。(完)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