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红
在今年的中报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一批同比业绩大幅增长的公司中,有一些公司增长后的每股收益却仍只有区区几分钱。让投资者不知是应为其业绩大幅增长而喜,还是应为几分钱的收益而忧。
我们还是选一家来看一看吧。
有一家刚上市不久的公司,市场人士自其上市伊始就对这只具有航天概念的股票寄予了厚望。但该公司公布的中报却真是让投资者哭笑不得。
据中报披露,该公司2001年上半年的每股收益仅为0.022元,这实在是让人觉得和航天概念相距甚远。但殊不知,其去年同期是0.005元/股,如此比起来,同比收益增长340%,可谓是巨幅增长,这倒是让人想起了火箭的速度。
另外,还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4.7%,而主营业务成本较上年同期却增长了44.41%。二是财务费用大幅增长,较初期增长54.47%,短期借款在报告期内增加了7千万之多。因而公司上市后,现金流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0.39。
在中报中,该公司对上述问题做了如下的三个解释。一是,因产品结构特性和产品生产周期的常年特征,公司经营效益主要反映在下半年;二是,公司报告期内产品订货增大,实现销售情况良好,成本相应增加,由于实现销售的产品中所占份额较大的专用车辆产品毛利率较低,故毛利率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三是,财务费用增加是因增加银行借款而相应增加了利息支出,而短期借款增加的原因是由于募股资金2001年5月末才到位,而项目已开展,急需资金;另外,报告期内产品订货增加需备料,导致资金短缺。
这解释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否真站得住脚又应另说了。
该公司无论技术含量还是生产销售,一直处于国内这两大行业的龙头地位。但如此中报业绩还是让投资者多有担忧,如果没有了航天背景,这股价还能扛得住吗?
现在,中报披露已近尾声,随着越来越多业绩下滑公司的陆续登场,大家对上市公司今年中期业绩的认识已从中报刚开始时的喜而转为一种担忧了。其实,这种担忧不仅仅停留在业绩下滑的公司,对绩优公司,大家也开始用质疑的眼光来审视了。
在近期大盘接二连三的暴跌之时,上市公司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到底能有多坚实,能够给市场一个怎样的底呢?投资者期待上市公司的答案。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