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正文
警惕:上市公司募资“频变”已成顽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08月29日 09:35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记者 王璐

  上海消息 近期,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上海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有关统计资料显示,6月份有14家公司公告募资项目变更事项;7月份有16家;8月份以来,这一数字已猛增至41家,仅8月21日当天,就有8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此类公告。

  据统计,今年1月份以来,总共已有104家上市公司打算或已经变更募资投向,这种超乎常规的现象已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

  分析上述104家公司的具体情况可以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募资变更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首先,募资“变脸”速度急剧加快。资料显示,不少上市公司变更募资距离其融资日期尚不足半年。在上述104家变更募资的公司中,有40家是去年上市的,而亚星化学华东医药2家公司则是今年刚刚上市。

  其次,募资“变脸”涉及金额越来越大,项目越来越多。去年12月发行新股的天利高新将4亿多元募集资金中的2.5亿元变更,占募资比例达到58%。按照原计划,其所募集的资金将投向7个项目。此次变更投向的项目达到5个,占计划投向项目的71%。又如去年发行股票的科苑集团,今年6月决定变更38%的募股资金投向。

  至于变更募资的原因,多数公司惯用的解释是“原项目赶不上市场变化”,而这其中或多或少透露出上市公司变更募资的随意性。如东北某公司今年1月份公告变更原四个募资项目中的两个,而5月份另外两个项目也因市场原因而被变更了。也就是说,该公司募资时的四个项目被全盘否定了。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上市公司虽然中途改变募集资金去向,但这些资金并没有投入到与主业相关的新项目,而是成为公司可随意支配的流动资金。资料显示,这些资金有的躺在银行“睡大觉”,有的滞留于证券市场“博”差价或参与委托理财,也有的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拿去充实了大股东的“口袋”。

  对此现象,有关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变更募集资金是企业的经营行为,但原投资项目如果连一至两年的变化都预测不到,其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可想而知。更有人士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募资频频“变脸”的现象已超出正常范围,从某种程度上说,筹资已经成为一种“圈钱”行为。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发表评论】【谈股论金】【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广 告
北京
  • 轻松高效英语学习
  • 超级引擎养护剂
  • 佳人尽在金缘谷
  • 西吉数字变频空调
    济南
  • 新科空调诚意招聘
  • 野蛮体魄文明精神
    上海
  • 双休日驾车度假
  • 2999元买品牌机
    广东
  • 比思得广告诚聘
    河南
  • 河南地区正在招商
  • 甲方乙方硬件专区
  • 分类广告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杀毒软件专题
  • 瑞星2001标准版
  • KV3000标准版
  • 北信源VRV2001
  • Norton个人防火墙
  • 安全之星XP版
  • MCAFEE杀毒之星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每月十元钱网上安个家 建个人家园展个性魅力
    新浪育儿频道“情系小茵子”爱心大行动
    快来参加新浪网友婚纱靓照大赛!
    爱情 战争 科幻--漫画连载精彩纷呈
    运动之美 世界共享 李宁-新浪十强赛专题
    看战争巨片《珍珠港》 获精美珍藏礼品!
    电视节目短信--不看电视报 节目早知道
    订阅手机短信笑话 天天笑口常开!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