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周刊》记者 李刚
无论是本次自开市以来的最大跌幅也罢,还是10年股市任何一次暴涨和暴跌也罢,当我们把目光集中在那些引起股市雪崩的违规资金、预亏预警、基金黑幕、减持增发等现象上的时候,我们似乎又不可避免地将目光透到更深一个层次——有关政策制定、决策机构,包括证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甚至各级地方政府。而这些决策机构的政策直接对股市大盘
造成影响,同时也就无法回避地成为在每次股市激荡中损失惨重的中小股民直接发泄愤怒的对象。
证监会:两难境地
中国的证券监管机关拥有几乎是令各国同行最为羡慕的权力:从证券交易行为,到证券的内部组织;从证券登记到证券服务;从民间裁决到行政处罚。其权力包罗万象,无所不能。作为证券市场的直接监管机构,他每一个决定往往都要造成股价的一次波动。
股民印象深刻的是1995年5月23日的沪深两市雪崩,当日国务院证监委与证监会召开会议,松动股根,决定股票发行额度为55亿,股市闻讯,应声而跌。沪市当日下跌了147点。深市此时也滑134点。短短3天的行情以暴跌250点结束。至此,股市陷入长时间低迷之中。
而在今年7月29日股市雪崩前夕,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布部分人事调整,其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成立中国证监会新稽查二局,即证券犯罪侦察局,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公安部此次也将有一名副部长调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分管新组建的稽查二局,主要负责打击证券犯罪工作。可以预见,证监会在拥有公安部门的某些专有权力后,在查封、冻结银行账户等方面势必有如利器在手,应不会再像以往那样简单地停留在“查查交易账户和交易记录”上,这将更为有效地打击证券犯罪。
这不能不说这个决定很大程度上引起了证券市场上违法资金的恐慌,同时在亿安科技被查处后,又成立了证券犯罪侦察局,那些在证券市场通过对倒抬高股价的庄家们不可能还能心神若定,证监会一方面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督,另一方面又因为“监督”过度,股价大跌,声讨证监会之声不绝于耳,口诛笔伐“政策市”、“黑市”。但是如果股价不跌反涨,也许又有人不乐意,认为这是在滋生暴富、投机、腐败等不良现象,有的认为泡沫过多,影响经济发展,还有人认为证监会在滥用权力,治理却没有收效。
其实证监会的权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他下面有两家证券交易所、1000多家上市公司、1000多家证券经营机构和证券中介服务机构,股市中事无巨细,均可追究到证监会的责任。但证监会的权力仍然缺乏法律基础,《证券法》规定了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权责,但并没规定这一机构是由证监会来负责。关联交易、虚假信息与公司结构及制度上的缺陷有关,证券市场从成立起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仅希望证监会来彻底根治它,既不现实,也不公平。
财政部:苦心遥控
财政部是国家主管财政收支、财税政策、国有资本金基础工作的宏观调控部门,与证券市场实际上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他通过拟定和执行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的方针政策、改革方案、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国有企业的清产核资、资本金权属界定和登记,负责国有资本金的统计、分析,指导财产评估业务,来影响股市。
大家不会忘记,在今年三月,当三联集团重组郑百文已经到了最后关头,PT郑百文连续几个涨停版后还在蓄势待发,只等郑百文重组成功完成过户登记后再攀新高。在重组方案中原本有一重要步骤,国资部门对郑百文豁免债务3亿元形成利润,填平郑百文当年的亏空,使之不被PT掉。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财政部一纸裁决,豁免债务只能转化为资本公积,不能形成利润。致使郑百文被PT掉,重组方案几乎成白纸,时日大盘也被拉下。
而在今年7·31雪崩前夕,财政部开始是大谈国有股“减持” ,财政部有关官员在这个时间对外宣布,2001年到2006年间,社保基金的缺口额度总计4552亿元,今年缺口在600亿元上下。目前填补社保基金缺口的资金来源有三个途径:一是财政超收;二是国有股减持;三是发行彩票等其他途径。而这三个途径主要压力就在国有股减持上,其他两个途径不确定因素太多。
明确对外公布国有股今年的减持压力,等于向全体股民宣布熊市将立刻到来。
作为国务院下属的职能部门,财政部在很多方面都是在履行自身的职能,有谁又能够说他这样做不应该?
另外,财政部要求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都要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财务信息披露,《通知》规定,上市公司要在2001年中报中按照新会计准则和制度及其补充规定,编制财务报表。这一措施直接导致许多企业中报预亏预警,这直接引发了本次股市雪崩。也许很多人还把这一笔账记到了财政部的头上,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财政部这样做的“良苦用心”?
人民银行:股市巡警
每一次股市暴涨或暴跌,最后的原因无一例外都归结到了银行的头上,理由很简单,证券市场那样大量的资金从哪里来,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违规资金?而且证券市场的涨落与银行利率天上生就是一对矛盾,银行利率高,资金就从股市流到银行;银行利率低,资金也就从银行流到了股市。国外中央银行对股市是宏观调控者,调控手段主要也就是通过调整利率,利率调低,股市高涨;利率调高,股市应声而落。
而中国银行之于股市,就如同一个巡警在大马路上,到处查处违规资金。
在本次股市大雪崩前夕,人民银行严肃查处了沈阳、阜新部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违规承兑贴现资金流入股市的行为和有关责任人, 上述银行对一些企业签发的无真实贸易背景的23.77亿元商业汇票给予承兑与贴现,致使其中5.1亿元贴现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而在此之前,人民银行对B股市场违规资金进行了清查,对银行和证券公司今年2月19日以后存入银行的外汇资金进入B股市场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本次对上述几家银行的处罚,给人的感觉就是在打击违规资金。一些庄家成为惊弓之鸟,在调查来临之前先避一避风头。
没有人否定,违规资金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毒瘤,没有人能够统计到底有多少违规资金在证券市场上运作,在1996年12月股市大爆炸的时候,仅工商银行合肥分行和中信银行济南分行在安徽古井贡酒和济南柴油机厂发行股票期间,分别拆借资金118亿和48亿元,给非金融机构炒卖股票,那次股灾违规资金是地地道道的罪魁之一。
但这个巡警的角色也给银行一个两难的选择,违规资金不查处不行,但是一旦查处却引起违规资金逃离股市而造成震荡。
有什么方法可以保证既可以打击违规资金,而又不对大盘造成影响?这对于银行来说,实在太难了。
机构:博弈困境
机构应该是中国证券市场最薄弱最不成熟的环节,他对中国股市的作用却也无法替代。为了赚钱老百姓争相追逐机构,一旦被套,“机构”则成为老百姓最为痛恨的对象。“恶庄”、“吸血鬼”成为机构的代名词。
股市在较长的时间内,各方的参与者在实践中逐渐找到某种适合的生存方式,或者叫“游戏规则”,彼此虽然有矛盾,各自的利益也不同,经历多年磨合后,倒也相安无事。如大多数个人对庄股的青睐,明知其中玄机多多,却难以割舍;而许多机构则扮演庄家角色,既给散户甜头,又深套经验不足的跟庄者;上市公司在一旁冷眼观战,一旦市场趋热,或庄家上门寻求帮助,圈钱的冲动就立刻勃发。
但在本次股市大雪崩中,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机构被套,庄家被套。
在此之前,机构与机构博弈、机构与散户博弈。但现在市场又多了一个参与者,国有股减持使国家作为最大的“卖家”出现,这样市场从长期的“三方角逐”,演变为“四方博弈”,许多新矛盾产生了。
受到国有股减持冲击最大的首推做庄的机构群体,大批强势股如东方电子、广州控股、中原油气等,本来凭借资金、信息、操盘手法等优势,锁定流通股50%~80%的筹码,对付弱势散户稳操胜券。去年投资基金在高科技板块,上千亿跟庄资金深套,庄家戏弄个人于股掌之中,现在因为国有股减持,“大卖家”将登场,一切都已经不同了。
同样由于国有股减持,庄家与上市公司的“密月关系”结束,因为国有股减持需要借助上市公司的增发才能“实施”,高价增发无疑对机构是当头一棒,无形中上市公司与国家结成“新同盟”,因为增发的大头落入上市公司,两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原来的盟友庄家被冷落了。
国家从证券市场的监管者,通过减持成为参与游戏的一方,实际上对原来各方面的参与者都会产生影响,某些游戏规则失灵了。特别是机构而言,面临“两条战线作战”,原先仅是重点针对个人进行诱导,做庄成功的概率很高。现在国有股减持来了,不确定的高价增发像个新杀手,机构应该已经嗅到了滋味。
很难讲出中国证券市场“机构”的是是非非,证券法明令禁止操纵市场,但操纵行为仍然时有发生。有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参与做庄、操纵股价、严重扰乱交易秩序,也有部分券商存在对客户透支、挪用客户保证金等问题。据有关部门的消息,截止到2000年底,四川省内信托投资公司所属营业部共42家,其中存在挪用客户资金的共15家,占该类证券营业部总数的35.7%。如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2.68亿元。
市场正处于一个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阵痛期”,从1996年后通过大规模操纵股价左右市场的机构。
国资部门:股海苦等
国资部门的考虑也许要更直接一些,一方面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解决国有资产减持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国资部门怎样才能追回每年流失掉的巨额国有资产?
在银行里高达7万亿的个人储蓄存款真的全部是通过诚实劳动的合法所得?在股市上流动的巨额资产有多少是流失掉的国有资产?如果通过法律途径追缴,那遥遥无期,也很可能没有下文,但是通过资本市场,把这一部分已经流失掉的国有资产重新逼回生产领域,那对全国人民来说,同样是功德无量。
如果将国资部门说成一个在大海边苦等亲人归来的持灯女子也未尝不可,她对于股市这茫茫大海实际上是无能为力,最多也是举起手中的灯,给在波涛汹涌的股海中不能自已的亲人(国有资产)提供一点归航的灯光,但是她期望的国有资产能不能回来,则不是她能够左右得了的。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