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文
违规资金出逃曾被视为导致股市近期暴跌的元凶之一。可是,据央行官员最近指出:所谓违规资金有五千亿之说纯属无稽之谈。那么,人们不仅要问,那个说得像模像样、搞得人心惶惶的违规资金规模是怎样炮制出来的呢?
市场上流传的违规资金规模甚至远远大于五千亿,实际上完全是捕风捉影的产物。用一句套话来说,可谓:“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事出有因”指的是银行查处违规资金。7月24日,有消息披露,中国人民银行近期成立金融监察局,其任务之一就是查处银行资金违规入市,加强对金融犯罪的打击。7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严肃查处沈阳部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违规承兑贴现资金流入股市的行为和有关责任人,包括暂停承兑贴现业务和撤职、取消在金融机构终身任职资格等处分的消息见报。业内人士认为,流入股市的违规资金一旦逃离,必然导致股市大跌。“查无实据”,即纯属猜测推算,是没有可靠根据的,其中难免夸大其词,谎报军情,以致引起市场不必要的恐慌。
现在看来,传言的出处大致有二:其一,有报道估计,违规资金在6000亿元左右,占股市流通市值的1/3多,这些资金大多是企业通过票据贴现骗取银行贷款炒股的。支持其推断的据说是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的《2001年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该报告称上半年我国企业贷款5000亿元,而企业存款只有1000亿元,其中的4000亿元差额没有按照规定进入实业投资或贸易领域。很明显,即使这里引用的资料无误,与前文所指高达6000亿元的违规资金还有2000亿的差距,而且即使是用非所贷的4000亿银行资金,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其偷偷进了股市。其二,某学者指六、七千亿私募基金来历不明的说法,被以讹传讹,变成了这六、七千亿私募基金都是违规资金。这是很不严肃的的说法。目前关于私募基金规模的判断其实都不过是一家之言,是不足为凭的。即使私募基金规模确实有六、七千亿或者更多,而且其中确有违规入市的银行资金,那也不能说这六、七千亿私募基金都是违规资金。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等于中国股市这么些年来都是违规资金充斥股市?这显然不符合股市的实际状况。
这里需要指出,目前市场调查报告盛行捕风捉影,对舆论导向起了不好的作用。广为流传的私募基金报告,就是在没有对私募基金进行正面的切实的调查,并未掌握有关私募基金规模和资金来源的确切资料的情况下,凭主观分析和臆测得出私募基金规模竟有八、九千亿之多的结论,其可信程度大可置疑。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这些报告连什么是私募基金都没有搞清,就张冠李戴,妄作推论。这种捕风捉影的作风是极不严肃的,作为学术报告固然不足为训,作为政策研究的参考,则有害无益,谬种流传,更易误人视听。
股市涨跌是正常现象,对股市涨跌的成因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不从事实出发,不作科学分析,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危言耸听,就不正常了。在事关股市大局稳定的问题上,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捕风捉影实在要不得,而惟恐事情不大,语不惊人,不惜以讹传讹,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则有误导视听、惟恐天下不乱之嫌,这是更加要不得的。《国际金融报》(2001年08月15日第四版)
订财经短信新闻 国内外经济动态了如指掌
订手机短信接收沪深股票实时行情股价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