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令/文
法人股拍卖曾经红火一时。据统计,上海上半年法人股竞拍金额达到12亿元。但6月上旬在上海东方国际商品拍卖公司的拍卖现场,35笔法人股拍卖只成交了12笔,其后,法人股拍卖的公告越来越少,即便在少有的几场拍卖会上,流标也变得司空见惯了。日前,16位专家在法人股拍卖研讨会上,为法人股从年初火爆到近期沉寂的情况“把脉”,罗列出典型的
5处陷阱,警示投资者慎重对待。
拍卖现场谨防有“托”。据了解,法人股拍卖最红火时,曾有“托”儿一天要赶4个场子。入场内只顾忙着举牌,哄抬拍卖价格,全然不顾原有的价值,拍卖一结束就逃之夭夭。做“托”的生意兴旺时,举举牌一天的酬劳就可达上千元。
拍卖价格偏高。上海法人股拍卖市场经过半年多的升温,价格的持续上涨明显带有炒作的成分。这里有一个误区:对法人股的价值判断,不是以公司自身基本面作参照,而是以二级市场股价为参照,造成法人股拍卖快速脱离了其自身价值。
股权必须无瑕疵。首先,必须不是国家法律禁止或限制的发起人股票,而且,在权利上也不能有瑕疵,如已抵押给银行或是共同所有股,均不能参与拍卖。
法人股信息披露不完全。拍卖行要规范上市公司法人股拍卖行为,应该充分披露信息。市工商局合同处有关人员指出,法人股与A股股市有着密切关系,因而为投资者披露相关的流通行情是不可或缺的。
法人股的背景最关键。国家明文规定,拍卖的法人股必须是上市公司发行的。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系副主任吴弘指出,有个别参与拍卖的法人股,标明的身份则是二板市场的预选股,如此蒙混过关是绝对不允许的。
订财经短信新闻 国内外经济动态了如指掌
订手机短信接收沪深股票实时行情股价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