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危机比暴跌更可怕
申银万国[微博]证券研究所 桂浩明 上市公司业绩可疑,直接引发了一种信任危机。从某种角度讲,这种信任危机的出现,比股市的暴跌更可怕,因为它会动摇市场的基础。人们买股票是因为对企业有信任感。如果这种信任感没有了,那么市场还怎么生存呢?反过来讲,如果监管部门不能对企业的造假行为进行有效的制约,广大投资者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保护,那是很可怕的事情。
现在,银广夏的问题暴露了,持有银广夏股票的投资者免不了要蒙受损失。有人寄希望于这个公司能否像当年的琼民源那样,因造假被逐出股市,然后和另外一家公司进行资产置换,变成一家新的上市公司。的确,琼民源变成了中关村(4.950, 0.01, 0.20%),原来的投资者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但是,这样的历史恐怕是不可能重演的。事实上,现在的壳资源并不是太紧俏,同时退市机制也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因此再指望进行类似当年像琼民源这样的资产置换是不现实的。对于银广夏的投资者来说,一旦公司造假的事实被证实,最现实的就是拿起法律武器,要求民事赔偿。对管理层来讲,现在要紧的是建立起有效的民事赔偿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对投资者的利益有所保护,同时也以这样的实际行动来重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恢复市场应有的信誉。
市场绩优股价值受质疑
东方证券研发总部 曹建明 当年琼民源为了支撑节节高升的股价,频频发布公告,一会儿是快速迈进信息通讯高科技领域,一会儿是和新加坡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最后推出每股收益0·867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290·68倍的年报,为市场创造了一个高科技农业上市公司的神话。
自上市以来,银广夏的投资项目换了一个又一个,大部分项目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盈利水平始终貌不惊人,每次都仅是维持在10%净资产收益率的配股生命线上方而已。如果《财经》杂志报道的天津广夏2000年的出口金额仅有3万美元属实的话,该公司将像其前辈琼民源一样堕入深渊。
近期随着东方电子(9.860, -0.16, -1.60%)、大唐电信(8.320, -0.04, -0.48%)等老牌科技股的大幅下挫,使这些原来受市场追捧的绩优蓝筹股逐渐露出本来面目,崇尚绩优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置疑。随之而来的清华紫光的业绩预警先是给投资者敲醒了警钟,深康佳的预亏公告又给投资者当头一棒,预示着众多的绩优股难免重蹈当年四川长虹[微博](10.000, -0.18, -1.77%)的覆辙。在目前国有股减持的大背景下,这些上市公司凭借其过去优良的业绩继续融资,已经被市场深恶痛绝。而银广夏涉嫌作假事件有可能使市场对蓝筹股的整体信心产生动摇,炒作绩差重组股之风重新盛行。绩差股财务数据相对较为真实,并且在目前增发和可转债普遍被上市公司滥用的特殊时期,该板块由于自身绩差可以有效回避增发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的追捧。
制度缺陷动摇股市基石
广东商学院金融学系 林文俏 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管理层和投资者在夯实中国证券市场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认识上是一致的,对“假冒伪劣”都在喊打。从供求关系和政策面支持力度上,中国证券市场不同时期会有变化,其涨涨跌跌是正常现象。但是,证券市场的发展必须和上市公司的成长相呼应,这才是中国证券市场最重要的核心问题。
多年来我国股票发行上市实行的是行政分配和审批制度,给上市公司质量留下许多隐患。而上市公司质量问题,本质上讲就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严重缺陷。从ST红光到ST猴王,从琼能源到银广夏,都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据悉,银广夏问题主要出在天津广夏公司,天津公司和德国这个出口业务一直由公司总裁李有强一手操办,就连前董事局主席的秘书也不知道。显然,这是典型的内部人控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解决不好,将来还可能会出现新的银广夏。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閺傜増姘拃锔俱仛閿涙矮鎹㈡担鏇熸暪鐠愬綊顣╁ù瀣兊缁併劋绱伴崨妯肩搼楠炲灝鎲¢惃鍡曡礋鐠囧牓鐛ラ敍宀冾嚞閸曞じ绗傝ぐ鎿勭磼閻愮懓鍤潻娑樺弳鐠囷附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