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广夏招了。在不情愿地犹疑了数天后,有跨世纪牛股之称的银广夏承认其天津公司问题严重,证监会已派员稽查。
8月7日晚,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发布了风险提示性公告。公告中称:“经初步核查,天津公司的确存在产品产量、出口数量、结汇金额及财务数据不实,问题严重,涉及面广,需要彻查。为查清问题,严肃纪律,8月7日,已责令有关当事人停职检查,配合核查组工作。进一步核查的情况,公司将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予以披露。”
“如果银广夏骗局得到证实的话,其对资本市场的震动,实在不亚于一场地震。”著名股份制专家刘纪鹏[微博]说,它使人们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绩优股产生怀疑。“它促使人们发问:中国证券市场10年间在国际上一花独秀,到底是建立在上市公司的业绩上,还是建立在泡沫上?”
银广夏栽在媒体手里
银广夏是近两年来的大牛股,从股价到业绩,均创下了令人炫目的纪录:1999年,银广夏每股盈利0.51元;股价则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4月19日涨至35.83元。实施10转赠10分红方案后,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全年上涨440%,高居深沪两市第二。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1倍的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然而没有人能想到这背后的一切都是骗局。曾以披露《基金黑幕》而闻名的《财经》杂志于8月2日发表文章指出:“银广夏在过去两年间创造的‘巨额利润’神话,全系子虚乌有的编造。”文章说,《财经》在天津海关查到了最关键的证据:天津广夏1999年度出口额仅为480万美元,2000年度更是只有3万美元。这表明其所宣称的1999年出口5610万马克、2000年出口1.8亿马克的说法纯为编造。文章说:“银广夏的欺骗性质恶劣,还在于其为无中生有的神话不惜假戏真做,一掷亿金。虽然整个公司在事实上根本未出现利润,银广夏竟投资2.8亿元人民币,于今年6月在安徽芜湖开通‘超临界萃取’的生产线,以示扩大生产之姿态。”
这篇题目为《揭开银广夏陷阱》的文章以大量的数据和调查掀开了银广夏绩优股的面纱,从而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
银广夏留下的疑问
证监会派出的稽查组于8月5日抵达银川,相信真相不久将大白于天下,但银广夏所引发的思考以及留给我们的一连串问号却不能让人漠然。
疑问一:银广夏为何能持续造假?“证券监管部门为何对这样一个弥天大谎毫无察觉?”刘纪鹏说,揭开黑幕的是媒体而非监管部门,这件事不能不引人思考,监管部门该如何扩大监管视野,如何切实地负起责任,银广夏事件给人们上了一课。
疑问二:对银广夏事件的相关当事人该如何处理?刘纪鹏指出,银广夏的财务报告都是经过中介机构审计,经过证券承销商认可的。对于未履行责任甚至协同造假的中介机构应追究什么样的责任?刘纪鹏强调,现在大多中介机构名义上是合伙人制,实质上并没有承担连带的无限责任,这显然难以敦促其强化责任意识。“因而当务之急是完成名副其实的合伙人制的转换”,“要让中介公司承担无限责任,对未尽职责甚至参与造假者,要让其承担经济连带责任,要砸掉他们的饭碗,罚得他们倾家荡产”。
疑问三:在银广夏长达两年的牛股生涯中,一些新闻媒体、股评家们又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对此刘纪鹏说,目前也许从经济上、法律上尚不能追究这些人的责任,但这些推波助澜者必须受到道义、舆论上的谴责。“要让造假者信誉扫地”。
从目前的情况看,银广夏事件已经波及到一些与之有关联的股票和基金。其中重仓持有银广夏股票的基金景宏(4691)率先跌破面值。有关人士指出,银广夏事件的负面作用不亚于年初的中科系。上市公司造假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前有琼民源,后有中科系,银广夏“造假工程”无疑又给股民们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媒体的揭露毕竟具有偶然因素,人们不禁要问,证券市场上还有多少银广夏?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