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资金使用效益应成为再融资一道坎

2001年07月24日 07:17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甘玲

  根据全景网络的统计,深沪两市共有645家上市公司先后实施过配股或增发,其中再融资额超过10亿元的有49家公司,而其中超过五分之一的公司融资额超过5亿元,再融资“冠军”的最高纪录是先后从证券市场募集了44亿元资金!

  但资金的使用效益就远没有募集金额那么令人振奋。由于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周期较长、再融资资金的投资回报期还需假以时日,而一些已经产生效益的项目也没有对实际投资回报率有详尽的披露,因此,我们对再融资资金的投资回报率目前还难以作一个全面的统计。尽管如此,通过对募集资金金额在前30名的上市公司的统计发现,1996年以前,上市公司实施配股后,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一般都有稳步上升;而1996年以来,再融资金额虽然不断提高,但在这30家公司中有14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在再融资后却出现显著下滑,有的甚至出现负值,如厦新电子济南轻骑等。不仅如此,30家中更有11家公司净利润大比例下降。这一事实表明近5年来上市公司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比以前下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过再融资的公司中,曾经或现在戴上ST帽子的有59家,2000年底出现亏损的有55家。由此看来,相当部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资金使用出现败笔。

  统计还发现,一些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有靠再融资的资金堆砌起来的的迹象。不少公司融资一次净利润或其他财务指标就好看一些,但“富”不过三年。济南轻骑就是一个典型。公司1996年实施过配股,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从1997年开始出现下滑的苗头,到1999年再次配股时这两项指标降幅惊人,2000年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净利润是负数,绝对值比1996年的正值还大;净资产收益率从1999年0.66%跌至-10.3%。除了行业竞争激烈因素影响外,上市公司再融资投资失当从而加速企业业绩滑坡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还体现在诸多方面。一些上市公司在申请配股或增发前,没有或根本就不打算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一个可能只需投入1000万的项目,动辄募集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结果可想而知,哪有什么资金使用效益!或者是,多余的钱被大股东堂而皇之地挪作它用,而且还迟迟不予偿还或支付任何费用!

  有些项目正在或即将失去投资价值,如一些行业正面临技术更新换代,或产品逐步被淘汰,但上市公司仍然理直气壮地向证券市场要钱,并吹嘘该项目前景如何如何好,结果募集资金仿佛投入了一个无底洞,坏摊子也越铺越大,导致经营情况每况愈下。

  更有一些上市公司,早早就“透支”了再融资的资金,募集资金一到帐,就被有计划地匆匆转移,再融资获得的资金根本没有投入到所谓的项目中去。其中一种情况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严重资不抵债,已进入银行的黑名单,借助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能力,获取大笔资金“解套”。

  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途径来实现自身规模的快速扩张,这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公司为了圈钱而圈钱,则是对投资者信任的滥用,也是对证券市场筹资功能的扭曲,低下的资金使用效益已到了非重视不可的程度。资金使用效益,应成为上市公司能否再融资的条件之一。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月薪5千延迟退休5年每月或多拿900养老金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