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家族制的囹圄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 07:46 中国经济时报 |
-本报记者 林春霞 正泰的初创阶段,正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雏形初成阶段,那时温州家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家族企业机制灵活、决策快速的优越性,在创业初期帮助一批企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但后期却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不少民营企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进行了多次家族产权制度改革,在家族困惑中实现突围,正泰就是一个家族制改革比较彻 底的典型。南存辉通过多次股权稀释,产权制度改革,对家族成员权力的剥离,逐步实现了从“家族企业”向“企业家族”的跨越。南存辉率先“革家族的命” 众所周知,家族企业单一股权结构所凸现的多方面弊病,逐渐成为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提升管理水平的制约因素。 在家族企业中,单一的股权结构不仅制约了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使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而且家族外的骨干成员无法进入企业核心层,成为股东,导致企业凝聚力下降。此外,法人治理结构人员单一,企业的决策和经营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容易造成企业生产和决策失误。 家族企业的封闭性等普遍致命弱点,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开始困扰着正泰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家族制已无法适应正泰对资金、高素质人才、科学管理和决策的需求。于是,1994年,南存辉以正泰全资公司“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为核心,与48家有生产协作关系的企业进行联合,组建了“正泰集团”。由于此次正泰的股份结构、集权分权、管理层次并未进行根本性调整,也未形成规范的公司化管理模式,反而出现了“企业多、法人多、管理难”的局面,导致企业“集而不团”。 面对严峻形势,1996年,南存辉再次挥动改革“三板斧”,开始“革自己的命”,对家族产权进行重大调整,稀释南氏家族股份,广泛吸收家族成员外的股东,股东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100多人,按照规范的股份制公司进行改制,重组了正泰集团。 此后,南存辉又对南氏家族股权进行多次稀释。经过几次“革命”之后,南存辉自己在正泰的股份比例被稀释到现在的20%左右,整个家族的股份比例不到50%。 “股份社会化”,不仅给正泰带来了新鲜血液和创造力,也让家族成员接受了一场深刻的股权变革的洗礼。在家族股权稀释的过程中,南存辉也遇到不少阻力,他多次苦口婆心给家族成员洗脑:“如果企业做大了,哪怕你只有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的股份,你的收益也很大。如果企业做不大,哪怕所有的股份都是你一个人的也没用。” 从“小舢舨”到“航空母舰” 实现了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的跨越 革自己的命是痛苦的。南存辉在向自己家族股权开刀的时候,虽然遇到不少阻力,遭受家族成员的误解,但经过多次产权制度改革和资本扩张,终于实现了从“小舢舨”到“航空母舰”,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的跨越,建立起初具规模的现代企业框架。 这从正泰目前所展示的生产能力、营销网络、销售收入、综合竞争力等方面要素中得到了佐证。 目前,正泰已形成高低压电器、输配电设备、自动化仪表、通信设备、建筑电器、汽车电器几大产业,拥有50多家生产分公司、子公司,1000家专业协作厂家,2000多家国内外营销网点。员工人数达13000多名,资产总额20多亿元,年产值100多亿元,成为温州名副其实的第一纳税大户。 与此同时,南存辉自己先后荣获世界青年企业家杰出成就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华十大管理英才”、“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200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等称号,并被推选为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常委。 拥有如此骄人业绩和辉煌的产业,有人不禁要问:“若干年以后,南存辉会不会把企业接力棒交给自己的子女?” 对此,南存辉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正泰的接力棒绝不搞世袭制,我的子女都在国外念书,我一直鼓励他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将来不要靠我的关系进入正泰,如果他们有志为正泰奉献自己的热血,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干。” 从南存辉的话语中不难判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正泰选用接班人的规则是优胜劣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