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封底 期刊汇总 上一页 下一页 收藏

我不想多说“降准”的问题,因为没什么好说的,早就应该。现在降,既无新意,也无创意,更不具灵活、前瞻。关键要看效果:到底有多大意义。如果此时“第三次降准”发生在一个月以前,我们还真该歌颂两句,而现在已经不值得了。因为效果已经变得难以判断。不过,这件事对扭转国人经济预期应当有所帮助。

中国的经济政策用语经常会有“怎么说都有理”的情况。一再强调灵活性、前瞻性,但政策刻板、滞后,那可以解释为“审慎”。所以,面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做法,投资者经常搞不懂是要审慎还是要灵活、前瞻。在我看,其实是审慎有余,灵活不足,而前瞻根本谈不上。

不是吗?今天中国经济的恶性循环状况我们早就说过,我们说,宏观调控没问题,但良性的调控不会导致经济恶性循环,如果恶性循环那政策一定是有问题的。比如,一方面我们强调扩大内需,一方面却在成本高企恶化内需的情况下,采用紧缩货币政策进一步压制内需。政策主张的方向和政策执行方向完全相反。为什么?谁搞得懂?

上述矛盾势必导致企业生产艰难以至于停产、减产――经济失速,但成本在美元贬值的推动下进一步提高,这必然引发CPI刚性上涨,近而引发中国经济滞胀――经济失速、物价上涨。这种情况难道不可怕吗?现在,只要美国出台QE3政策,中国经济“滞胀”一定发生。这都是极其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可我们的官员、学者就是不认账。

看吧,现在中国经济情况已经十分危险了,而问题的关键集中到:4月份贷款超乎想象地大幅回落,到底是什么原因?是银行没钱可贷,还是企业贷款需求萎缩?

我能掌握的、有限的数据其实可以让我预感到、但还不足以证明“企业贷款需求”大幅萎缩。比如,央行虽然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也有所上升,但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比要求刚性,就算央行降低“存准率”,但并企业贷款不能有效改善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商业银行只能通过不断提高贷款流动速度――周转速度,放大货币乘数以获得足够的流动性,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流速比”也有要求。

所以,贷款突然萎缩到底是银行没钱可贷,还是企业贷款需求萎缩的判断比较难从公开数据中获得判断。这是一件挺麻烦的事。不过,连平先生,作为交通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告诉我们,贷款大幅萎缩是企业贷款需求萎缩所致。他的话,让我不寒而栗。因为他是国有大银行的内部人士,他说此话,一定基于切身的感受。

如果真是这样――企业贷款需求出现如此幅度的锐减,那说明“经济失速”的问题已经出现。最近,许多投资圈的人在议论“经济断崖”的问题,其实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经济失速”。

此时此刻,如果美国QE3,那对中国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因为,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还会出现一轮暴涨,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成本会进一步提高。这时候,如果前端生产成本不能传导到CPI,那企业将成片破产;如果传导顺畅,那CPI会飞涨,民不聊生。总之,无论如何都是中国的物价灾难。同时,物价上涨会进一步抑制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于是经济落入“断崖”。

这是典型的“滞胀”状态,也是典型的实体经济危机,它必然导致金融危机。我们曾经多次强调,由于中国金融系统是国有主体,所以危机从金融端爆发的概率比较低。唯一可以击毁金融体系的危机,一定爆发于实体经济端。因为,中国实体经济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支撑,所以实体经济垮了,银行必垮。

不管是主动地未雨绸缪,还是被动地亡羊补牢,再争论已经毫无意义了。现在,必须尽一切所能防止经济进一步恶性循环。推升股市也好,投放货币也罢,减税让利也可,一定要迅速扭转国民的经济预期,否则我们必将追悔莫及。请李稻葵等祸国殃民的“经济书(输)家”们闭嘴吧,过去两年,就是他们的政策主张误导了政策,误导了国民。(钮文新   新浪博客)

封面 封底 期刊汇总 意见反馈 产品帮助 上一页 下一页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