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封底 期刊汇总 上一页 下一页 收藏

沪指周一创出自12月中旬进入窄幅震荡以来的最高单日涨幅,最高决策层稳定股市的表态获得多方力量的积极响应。在策略研究员看来,市场对监管层稳定股市的期待也达到一个阶段性峰值,与其说是技术性反弹,更不如说是监管层持续不断稳定市场信号的集中兑现。策略研究员更关注的是,投资者的期待能否获得决策层的实质政策性回应,将决定于反弹能否持续展开。更重要的,作为典型的政策憧憬型行情,政策预期兑现的力度和密集程度决定反弹的高度和时间跨度,如果没有持续的政策回应,短期冲高后再次震荡回落筑底可能难以避免,市场需要等待政策信号的进一步明确。

A股估值正在进行历史性重构,是我们围绕“资本市场大变革”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抛开预期引导的短线波动,我们更强调“估值重构”仍是未来一段时间行情发展的主旋律。在之前系列文章中,我们曾指出“估值重构”的核心推动力:(1)市场化融资政策的持续推进、全流通带来的产业资本(大股东)持续套利是导致A股估值系统性下调的重要推动力;(2)内幕交易零容忍监管、壳资源重组门槛提高等因素推动重组、概念等炒作股估值回归。整体上讲,在大股东深度参与股权定价博弈的新环境下,A股在找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成本对接的平衡点前,估值重构仍将持续展开。

具体到目前的市场,权重股的整体估值水平(静态市盈率)已经下降到12倍以下,接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收益平衡点;但大部分中小盘、创业板个股仍处于高估值水平。在美国NASDAQ市场,仅20%左右的股票市盈率高于20倍,对比之下,A股有近70%的中小市值股票的PE在20~50倍,仅四分之一股票的估值在20倍以内。对于产业资本而言,如果看不到高估值隐含的高成长率的兑现,集中、持续套利仍是大部分中小板公司大股东的主要选择。从这个角度讲,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重构并没有完成,但低估值权重类股票对于场外资金而言已经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在可预期的未来,权重股与中小型股票的股价分化走势仍将持续。

作为A股变局系列的第二期,策略研究员进一步指出:A股的估值重构不仅仅指中小型高估值股票的系统性调整趋势,更需关注“成长溢价”和“风险溢价”带来的估值分化。具体的讲,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实现历史性对接之后,投资者会要求业绩存在下滑风险的股票价格折让出“风险溢价”,以平衡未来潜在风险带来的或有损失,不具备成长性的垃圾股将进一步被市场抛弃;而在另一面,具备高速成长潜质的股票将享受“成长溢价”,估值重构导致泥沙俱下,估值重构完成之时,正是挖掘高成长错杀股重要波段性布局机会之日。

回到目前市场,短期反弹为投资者再次提供了“调仓”防范估值重构风险的交易性窗口。借助短期反弹完成持股从高估值风险股向低估值稳健股的转换或许是目前最重要的交易策略。

我们发现,除去估值重构的因素,商业周期预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型等因素正在对市场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A股变局”第三期将转向对宏观商业周期回调的关注。敬请读者届时批评指正。


点击进入《浪淘金》汇总页收藏本期刊,每个交易日8:30前更新

声明:本栏目由厦门市新汇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制作、提供


封面 封底 期刊汇总 意见反馈 产品帮助 上一页 下一页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