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封底 期刊汇总 上一页 下一页 收藏

一大批股票以惨烈下跌创出调整新低,A股再次哀鸿遍野。然而,这样的景象近半年已经很多次了,A股投资者经历了过多的资产缩水和情绪失落。在可预期的短期内,熊市似乎并不会停下脚步,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大部分股票仍将处于惨烈的估值调整中。当我们切换一个视角来审视A股市场,也许会看到不一样的愿景。

投资者普遍认为,巨额融资是造成市场持续大跌的重要原因。审视中国股票发行的历史,限量审批制一直是投资者观察融资行为的固有视角,当监管层试图将融资行为市场化时,期待熊市中控制融资额度的固有思维遭遇情绪性挑战。事实上,限量审批制的存在不仅促使大股东争夺A股融资的高估值溢价,更使得一级市场的“打新”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有了二级市场炒作资金的护航,“上市即严重高估”成为A股融资的“魔咒”。破解魔咒的方法是市场化:让投资者和融资者对股票的风险负责,并对风险进行定价,以降低股权估值水平。监管层“融资市场化”的冲关虽然遭遇普通投资者普遍批评,但其力度不会因此减弱,这是迎接真正意义的资本市场必然要支付的血泪对价!从这一视角观察,中小板、创业板中高估值股票的惨烈下跌成为一种宿命。

下跌总有结束的时候。当股票估值水平持续降低到一定程度,触碰产业资本成本线时,当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包含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溢价时,A股的估值重构将趋于结束。在信息层面和交易层面,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支持估值重构完成的证据:(1)一级市场的“打新”资金申购中签率大幅升高,部分预期较差的股票甚至出现发行失败、承销商兜底的案例;(2)大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票套利的行为明显减少;(3)产业资本增持趋于频繁;(4)股票预期收益率普遍超过市场无风险利率。

以跨商业周期为观察视角,股票市场从未放弃它的使命:寻找未来经济动力。投资者不会排斥老引擎,也会用更加苛刻的目光审查新动力。历史不会简单重复,经历了本轮惨烈熊市调整的A股市场,将以更低的综合估值水平、更具吸引力的预期成长性迎来新生。跳出中期大跌的悲观氛围,我们观察到A股市场正在完成一次制度性变革。在未来一周,我们将以“A股市场大变革”为主题,向投资者深入分析A股变革的代价、变革愿景、投资风格变化及潜在机会。欢迎广大读者关注。


点击进入《浪淘金》汇总页收藏本期刊,每个交易日8:30前更新


声明:本栏目由厦门市新汇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制作、提供


封面 封底 期刊汇总 意见反馈 产品帮助 上一页 下一页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