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外重挫 A股牛尾行情能否特立独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5日 09:01  中证网

  名家视点

  

  慎言经济过热

  2009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了10.7%,由于低基数原因,2010年一季度将达到11.0%以上;而对于通货膨胀,CPI也可能在今年上半年逐步攀升至5%以上。从表面数字上看,很容易得出经济过热、通货膨胀风险加剧的判断,这似乎为刺激经济政策退出、货币政策收紧提供了充足的依据。但是,果真如此吗?

  部分数据环比增速已下降

  相对于同比数据,环比数据更能准确体现近期经济发展的变化。季节调整后的环比数据显示,目前要慎言经济过热。

  去年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10%,基本和三季度相同,并不像同比数据那样光鲜。“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下降。2009年四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不足25%,大大低于前两个季度高于35%的增速。从单月投资数据上看,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出现连续3个月的环比下降。

  2009年中,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高于其他行业,其中城市公共交通业增长59.7%。这种情况在2010年不大可能持续,我们更需要观察在中央投资带动下,相关民间投资是否已经启动。

  尽管在房地产投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央企和国企,但这也为观察民间投资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窗口。2009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前11月份增速达到了17.8%,12月份投资大幅减少。从国4条、国11条中看出,各级政府着力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控制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大廉租房、保障性住房建设。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住宅供求矛盾仍很突出,房地产投资难现近30%的增速,对宏观经济的拉动将大不如前。

  除了投资环比增速下降外,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已经下降。2009年12月份工业同比增长18.5%,季节调整后的月度环比增长0.6%,大大低于此前的4个月增速。如维持此环比增速,2010年工业增速将不足10%。希望这不会成为现实。

  不必担忧结构性通胀

  在2008-2009年中,各国政府不断开闸放水,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这些政策不退出,2010年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笔者的回答是不会。有流动性未必有通货膨胀,当前的日本便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和印度、俄罗斯等发生较严重通货膨胀的国家不同,我国重视农业和工业投入,粮食生产稳中有升,禽畜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生产能力充足,发生全面通胀的可能性不大。

  我国目前的通胀是结构性通胀,持续时间较短,恶性通胀不会发生。2009年构成CPI指数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四涨四落,即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上涨的有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以及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跌的有交通和通信、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类。食品价格对CPI影响最大,权重高达33.6%,考察农产品市场,笔者认为当前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不具有持续性,不会引发全面通胀。

  2009年12月CPI同比增长1.9%,季调环比增长0.7%,大大高于前几个月的数字。由于持续低温天气、春节因素和翘尾因素,上半年CPI将可能逐渐攀升至5%以上的水平,但下半年将开始回落,全年将可能在3.2%的水平。整体而言,通胀仍处可控阶段,对结构性通胀不必担忧,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大可不必。

  货币政策退出应有度

  虽然量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势必要退出,但要注意政策退出的力度和节奏。在发展中调结构、促转型,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去年政府推出的1.18万亿元投资不仅使我国经济较快地企稳回升,还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对产业结构升级、居民消费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判断我国投资率高、产能过剩的问题,还需要建立在仔细研究我国具体国情之上。

  在2006年7月-2007年12月的加息周期中,存款准备金率由7.5%提高到14.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2.52%上升至4.14%,短短18个月的时间,货币政策频繁操作,抑制通胀。那么,2010年上半年通胀将不断攀升,决策层将如何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是目前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2010年宏观政策首先要保增长、促就业,防止经济再次下滑,结构性通胀不可怕,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加以控制。

  总体而言,分析宏观数据后可以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环比增速已经开始下降,因此,慎言经济过热。现阶段仍需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经济复苏反弹的基础,增强投资者信心。因为如果投资者预期不稳,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将可能因此进一步下滑,经济极有可能二次探底。(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解学成)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