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月股市:左眼看风格 右眼盯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2日 23:27  中证网

  对于2月份的市场,我们认为在趋势转暖之前,仍应保持谨慎。在个股方面,建议相对超配蓝筹股,我们尤其看好银行股。相信大盘股目前的结构性低估是一个市场异态,最终将回归常态。风格转换的来临应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010年1月给我们最大感慨的,不是市场下跌,不是准备金率上调,而是中小板综指再次登上6000点高峰。遥忆两年前的梦碎,而今终于看到当年的基本指数再次回归,但尚未来得及兴奋,中小板综指却急跌数百点。这说明什么?未来又应该怎样看待市场?我们将从当前的估值和市场的趋势属性这两个层面来讨论。

  估值结构严重扭曲

  从A股自身的历史看,当前沪深两市的估值还算说得过去。截至1月底,上证综指、深成指的PE(TTM)分别为31.6倍、48.2倍,PB(MRQ)分别为3.18倍、4.26倍。对于一个名义GDP增速常年保持在15%左右的国家来说,这样的估值不算太便宜,但也称不上离谱。虽然从国际视角来看,当前A股的估值并不算太便宜,但中国的发展速度也许可以支撑较高的估值。

  但是,当前市场的估值在微观层面上存在严重扭曲。在最近的工作中,我们测算了A股170多个细分行业的估值,发现大盘股相对小盘股低估十分严重。小市值股票是否就应该对大市值股票高估呢?我们测算了全球各个市场、时点的估值结构。

  我们将每个市场细分为四等:大市值股票、中市值股票、中小市值股票、小市值股票。结果显示,A股当前大盘股相对严重低估的估值结构在全球主要市场很难找到。一般来说,在全球主要市场的估值结构中,中小盘股、小盘股为大盘股估值的40%-80%左右,而A股则在130%-140%左右。当前A股的估值结构为全球主要市场所罕见。

  那么,这种估值情况的存在是否因为A股的特殊性所导致的呢?为此,我们再次比对了中国市场的历史数据,同时参照了纽交所市场进行对照。在截取的5个标志性时点上,有三个并未呈现当前市场这种估值结构。在“5·30”前夜的时点上,相似的结构有所表现。但相比较,当前的市场大小盘股估值扭曲程度相较“5·30”前夜更甚。在纽交所,这种情况则完全没有出现过。

  根据横向和纵向数据,当前A股大盘股相对低估、小盘股相对高估的情况,在当前世界主要市场是少见的,在A股的历史上也不多见。

  为什么一般大盘股都会高估?从经济上来说,PB在理论上应该等于1,但由于公司不可用货币衡量的复制成本,如团队建设、市场知名度、产业链整合等,在多数市场上,PB一般略大于1。由于大公司的复制难度高于小公司,则一般大公司的PB要高一些。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估值结构在中期看终将回归。如果2007年5月30日之后数月内大盘股的表现好于小盘股的话,那么在估值结构较当时更扭曲的当下,大盘股在未来的表现没有可能相对更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