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中国淘金33年:播种机OR收割机?

  崔文官

  著名的华尔街投行高盛在中国沉寂了几年之后,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

  有报道称,高盛日前清仓减持A股上市公司口子窖的股权,总共套现约50亿元,净赚10倍以上。而高盛上一次受到媒体关注则要追溯到2013年。当年5月,高盛清空了其持有7年的工行H股,累计投资获利72.8亿美元。

  在高盛Pre-IPo投资项目的案例中,获利十几倍、几十倍的“买卖”不胜枚举。自1984年高盛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至今,高盛运用自己在国际金融界权威投行的地位,通过信息披露、对赌交易、逆向操作等手段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

  投资收益率惊人

  继1984年设立亚太地区总部后,1994年,趁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契机,高盛在北京和上海分设代表处,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并通过入股中资大型企业、担当承销商等途径向中国市场全面渗透。

  高盛在帮助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中国移动(0941.HK)、中石油(PTR.N)、交通银行(3328.HK)、中银香港(2388.HK)上市背后都有它的身影。

  高盛还创下中国资本市场许多“第一”的纪录。如第一家获准交易B股股票的外国投资银行、替内地国企完成史上第一个债务重组项目、第一批获得中国发放QFII资格的机构等。根据彭博社此前的统计,高盛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第十个年头,其在亚洲的收入有一半来自中国。

  2007年7月12日,被誉为中国矿业明珠和资源之王的西部矿业(601168.SH)隆重上市,这是高盛首例A股上市公司PE股权投资案例。而中国国内券商PE直投试点,直到2009年5月才真正大规模放开。

  2009年3月5日,西部矿业发布公告,称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 3月3日,高盛减持西部矿业股份,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若按减持期间市场均价8.67元计算,高盛累计套现10.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对于西部矿业的投资和减持,均由高盛全资子公司Goldman Delaware操作完成。

  高盛大规模减持之时,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A股市场大跌。西部矿业的股价亦从历史最高价68.5元最低跌至5.30元,许多人认为高盛是在割肉大甩卖。而据计算,高盛持股西部矿业1.923亿股的全部投资成本只有9610万元,以减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计算,单单西部矿业5%股权减持就已全部回收投资,且取得的投资回报率高达974.3%。

  有业内人士测算,在享受西部矿业现金支付股利和超大比例送转增股后,高盛每股投资成本仅为0.34元。

  无独有偶,双汇发展(000895.SZ)的分红方式与西部矿业上市前股份疯狂扩张的做法如出一辙。2006年,高盛在收购双汇集团35.72%的股份时,遭遇到要约收购30%底线的难题;旋即,高盛联合鼎晖中国成长基金Ⅱ、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等联合中标,从而拿下了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的控制权。2009年11月高盛转让持有双汇股权的半数,获利1.5亿美元。此后3年高盛从双汇分得的红利也大为可观,至少拿到数以亿计的现金分红,投资回报率达到240%。

  高盛参股双汇发展以后,从2003年到2008年,双汇发展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是262.28%和160.46%,但同期其总资产和股权权益仅分别为43.50%和38.47%。自2004年起已经连续四年分红超过利润的60%,其中以2006年与2007年最甚,分红方案均为每10股派8元,其中2006年度现金分红41084.4万元,2007年度现金分红48479.59万元,分别占当年合并报表净利润的88%和86%。2008年比例有所回落,每10股派6元,但仍占净利润的52%。

  入主双汇发展前,高盛已拥有双汇在肉制品领域的最大竞争者雨润食品集团13%的股权,当时业内人士就曾担心,收购双汇之后,高盛将垄断中国肉类加工业。

  实际上,自2007年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后,高盛在中国斥资数亿美元,在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资本渗透的不仅是中国养殖业的整条产业链,更涉及中国农业上下游各个领域。

  类似的剧情也曾在海普瑞(002399.SZ)身上上演。在2010年IPO的股票中,海普瑞发行价是148元/股,在当天最高达到了188.88元/股,瞬间市值高达750亿元。随着高盛的离去,高盛一手导演的FDA认证引发质疑,海外订单持续缩减,神话由此破灭,海普瑞跌落了神坛。

  此后,海普瑞股价连续下跌,低谷时近600亿元的市值灰飞烟灭,众多投资者被深度套牢。不过,作为原始股东的高盛方面依然成功套现逾20亿元,投资收益数十倍。

  一位创投界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一般国内创投公司投资一个项目,上市后有3~5倍收益就不错了。即使2009年到2010年那一轮的国内上市创业板的公司中,投资机构平均收益也就10倍左右。高盛三年时间,就从海普瑞一单净赚65.89亿元,获利达93倍,太不可以思议了。”

  对赌协议大赢家

  2008年10月至11月,一场对赌 “败潮”突袭中国。短短一个月,深南电、国航、东航、太子奶相继传出兵败对赌协议的消息,并面临天价索赔。与这几家企业签订对赌协议的,正是高盛。

  早在2003年下半年开始,在高盛新加坡杰润公司(J.ARON)的悉心指导下,中航油大量卖出原油的看涨期权,之后又不断补仓,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2004年1月26日,中航油与交易对手高盛签署了第一份重组协议,双方同意结束前面的期权交易而重签一份更大的合约。根据协议,中航油在平仓后,买进了更大的卖出期权。但自2004年1月签署重组协议至当年6月,油价并未如中航油预期的下跌,反而一涨再涨。 到二季度,因期货产生的亏损已高达3000万美元。中航油再次选择“后挪”,在6月28日同交易对手高盛订立第二份重组协议,风险成倍扩大。

  而在此期间,高盛则直接作为中航油的第二大交易对手,积极做多国际油价。在中航油事件上,身为中航油石油期权交易投资顾问的高盛,自己却在暗中反向操作。

  2004年年底,中航油(新加坡)在与高盛的复杂衍生产品交易中巨亏40多亿元。尽管早在2001年6月,中国证监会、国家经贸委等多个部门联合颁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明令国有企业境外期货业务,只能进行套期保值,不能进行投机交易。

  2009年4月15、16、17日,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先后颁布2008年年度报告,分别亏损48.29亿元、139.28亿元、91.49亿元,合计亏损279.06亿元。

  东方航空因高达139.28亿元的亏损陷入财务困境,以至于在2008年年度报告公布当日便戴上了ST帽子。

  据悉,高盛与深南电、国航、东航签订的,则是被冠以“套期保值合约”名义的油价对赌协议。投行会事先对市场未来走势作出判断,在与企业签订对赌协议后,投行可以与油企签订反向协议,或直接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中反向操作。

  深南电与高盛对赌的标的石油数量是20万桶,从2008年3月到12月之间,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价格高于62美元,深南电每月最高可获得30万美元的收益,如果石油价格低于62美元,则深南电需要向高盛旗下公司支付(62美元-浮动价格)/桶×40万桶,也就是每下跌1美元,深南电要向高盛支付40万美元。

  如此不对称的对赌协议,深南电、国航、东航理所当然地出现巨额亏损。

  一、二级市场策略配合

  高盛在中国的布局可谓“无孔不入”,甚至房地产也曾涉足 。

  2003年,高盛与华融成立合资公司——融盛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了价值19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及地产资产组合。同年,高盛与华融资产和长城资产签署的近百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协议中,约50%属于地产不良资产。通过处置不良资产,高盛悄悄地进入了中国尚对外资限制的房地产市场。

  高盛一边唱多一边逆向操作。2010年1月初,有消息称,美国高盛以转让价格2.5万元/平方米,计算总价超过24.5亿元人民币,转让其2007年以约16亿元人民币收购的“上海花园广场”的项目。自相矛盾的是,2009年12月高盛一直唱多中国房地产,称中国房价略高但未见泡沫。就在脱手中国房产项目之后,高盛马上变脸,在2010年2月的报告中,将中国地产类股票的目标价格下调30%。

  2014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称,华尔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忽而唱衰、忽而捧杀,其目的就是一个——获利。唱衰常常是进场的信号,捧杀则是已经捞足一票之后离场的先兆。

  2010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披露高盛的一份关于如何对冲经济下滑的报告,探讨如何曲线远程做空中国。高盛在报告中分析如何通过战略布局,以便从中国经济的下行中获得杠杆收益。

  另一个突出的例证是工商银行。作为策略投资者,高盛于2006年4月28日入股工行,以25.822亿美元的总价认购164.76亿股工行股份(每股不到1元人民币)。它一边发布报告看好中国经济,一边减持全球市值最大的工商银行股票。2013年5月20日收盘后,高盛通过场外大宗交易的方式,以每股5.47~5.5港元的价格出售了大约15.8亿中国工商银行H股,套现约11.2亿美元。至此,高盛已出清其在工行所有持股,在不计算汇率变化和分红影响的情况下,高盛2006年投入的26亿美元,累计获利已达72.6亿美元,投资收益率达286%。

  2005年到2010年间,建行、工行、中行、农行先后在香港上市。除农行外,建行、中行和工行改制重组上市的一大特点是引进高盛等国际投行以及金融财团。

  按照当时的说法,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一方面可以引进战略投资资本,弥补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引进国际投行和金融财团的管理经验,实现战略投资的目的。不过回过头看,效果难言满意。在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时,许多国外投资者低价入股。不过解禁期一到,立刻高价减持,带着丰厚的利润悄然离去,只留散户们在高位站岗。

  上述创投界人士指出,“高盛能够在辅导包装大型银行以及中概股海外上市上参与其中,这也为其在一级市场大肆投资、二级市场套现铺垫了道路。当然高盛之所以能够在产业和资本市场呼风唤雨,除了人脉因素之外,也与中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监管不完善、市场参与者成熟度较低不无关系。”

  一位大型证券公司的投行部负责人日前也在一次高校的内部讲座上指出,“目前的审核制度以及原始股是A股制度沉疴,已积弊多年,长久以来一二级市场的巨大价差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上市审批成为了绝对权力,由此引发绝对寻租腐败;上市公司上市后可以圈到巨额的财富,从而导致造假上市、包装上市频发;带病上市必然导致最终清仓式减持套现走人。”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