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8日07:48 综合

  来源:澎湃

  澎湃新闻记者 周祺瑾

  险资买地产股的步伐,远比大家想象得快。

  克而瑞地产研究院7月17日报告显示,2015年至今,24家险资总共在A股买入了54支地产股(包括二级市场交易和认购定向增发)并跻身十大股东,合计69次。其中,仅有9支中的险资此后主动减持,另有6支因持股比例较低被挤出了十大股东。

  相比之下,更多的险资选择长期持有地产股:据2016年一季报和此后部分公告的十大股东情况,险资当前合计持有39支地产股共94.92亿股,按2016年6月30日收盘价计,折合市值约1385亿元。

  从进入时间来看,险资2015年上半年前仅持有6支地产股,下半年新进数量猛增至19支,2016年上半年又增加了14支,保险资金投资政策放宽、股灾带来的低价买入机遇、货币增发造成的资产配置需求为险资“买买买”的三大主因。

  险资通过二级市场买入,且持股比例超过5%的共有万科、金融街、金地、廊坊发展华鑫股份天宸股份6家。

  这6家企业在被举牌前的共同点十分明显:即股权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部分资金实力也较弱;万科和金地第一大股东不干涉经营,管理层实际控制上市公司。

  上述报告称,当前市场上的资金依然充裕,因此险资的资产配置需求也依然存在,预计险资入股地产股的趋势在2016年下半年还将持续,并且投资范围更广、参与定增次数增多。

  险资大举进入地产股会有什么影响?

  报告称,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争夺对房企经营会产生一定影响。如万科,从原本宣称的不追求规模,到通过增加大量合作项目获取了销售业绩大幅增长;三家险资掌控过半股权的金地管理层2015年中首次提出跟投被否决后,2015年四季度起营销力度明显加大,2016年一季度销售金额增幅达193%,此后再次提出的跟投便获取了除生命和安邦外其余董事的支持顺利通过。

  由此可见,在管理层控制的企业,险资股东带来的危机感会使得管理层更希望获得股东及公众支持,而业绩则是最明显的“礼物”。从这一点上看,险资若能控制好介入程度,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未必完全是负面的。

  事实上,险资与地产股的合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报告称,在政策松动,市场需求的双重因素下,大规模的险资进入房地产市场,双方的深度合作已是大势所趋。合作模式也呈现多样化,有单纯的财务投资,如投资相关证券化产品、购买不动产,如购置办公物业、参与养老或者合作进行项目开发等。

  克而瑞统计显示,越来越多的房企在增发时选择主动引入险资作为投资者。截至2016年6月,共有9家险资参与了8家房企的定增,持股比例在0.18%-9.15%间不等。除了世茂和天业外,有险资参与增发的其余6家均为央企和国企。相比民营企业,国资股东资金实力强或持股比例高,控制权稳定,不担心“引狼入室”。国企希望补充资金、做大规模。而险资也可以通过与国企的合作,特别是借助后者土地储备的优势,在房地产领域谋求发展。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