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白酒板块密集做空 做空方为何首选酒鬼酒

2012年11月23日 07:40  重庆商报 微博

  商报记者 程心

  “塑化剂风波”还在持续发酵,昨日市场又传出酒企“偷税漏税”的传闻。受此影响,白酒板块昨日再次成为了二级市场的“重灾区”,整个酿酒板块以2.3%的跌幅领跌两市,而古井贡酒沱牌舍得五粮液水井坊四股的跌幅则均在4%以上。

  “近期,白酒板块资金流出的迹象明显,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四股的融券额度陡然增加,这都印证了白酒遭‘做空’的传闻。”昨日,西南证券研发业务总监许维鸿、华龙证券高级投资顾问文育高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均如此表示。

  酒鬼酒暴跌可引发行业地震

  昨日,广发、国投瑞银、信诚、国泰等基金公司发布估值调整公告称,决定自11月21日起,对旗下基金持有的酒鬼酒进行估值调整,估值价格调整为38.54元。该价格相比酒鬼酒停牌前的47.58元低了9.04元。

  本报此前报道中曾有业内人士认为“酒鬼酒事件”是为做空整个白酒行业。做空方为何会选择并非融券标的酒鬼酒?“在今年的弱市行情中,酒鬼酒一度创下了近160%的涨幅,领涨两市。而且该股在三季报还大幅预增了400%以上。”华龙证券高级投资顾问文育高表示,酒鬼酒已被市场视作今年白酒行业的风向标,该股暴跌更易引发行业整体暴跌。“三季报的暴增,公司玩了资本市场一把;而在塑化剂风波中,公司则被资本市场玩了一把。”白酒行业研究员刘鹏告诉商报记者,酒鬼酒内部资本较为复杂,这也是公司容易中招的原因。

  白酒为何最易“遭做空”

  今年三季度以来,白酒行业已屡次在负面消息中“中枪”。7月,茅台“国酒商标”事件让行业陷入“内讧”;8月下旬,古井贡酒被爆“酒精勾兑”事件;10月,山西汾酒、酒鬼酒等酒企因业绩暴增遭到市场质疑。

  “白酒行业遭遇密集做空,这是大概率事件。”西南证券研发业务总监许维鸿表示,今年以来白酒板块逆市大涨,多数公司的估值和股价都处于高位,而从三季报业绩来看,白酒行业业绩已处于“透支”状态。本报统计显示,目前沪深300市盈率仅为9.71倍左右。而白酒企业平均市盈率则集中在20到40倍。“行业本身有调整需要,加上各种利空消息不断施压,最后塑化剂成为压倒白酒板块的最后一棵稻草。”文育高表示。

  年终排名战 基金或“互掐”

  白酒股集体暴跌,受伤最重的当属偏爱此板块的基金。本报统计显示,申万白酒行业共包括了13只个股,基金持股总数超过了14亿,由于这13只个股11月以来为整体下跌,让基金损失了135.46亿元。

  “基金公司为争夺年终排名,也不排除部分机构为了打压对方,而做空白酒行业。”许维鸿表示,白酒板块是部分基金的“重仓品种”,这个板块的暴跌可以让相关基金遭受重创。以酒鬼酒为例,基金持股比例为17.41%,该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包括了5只公募基金、两个信托产品、1家私募和1只保险产品,广发、国投瑞银、信诚、国泰等公司旗下的5只公募基金,以及私募一哥徐翔持掌的私募基金,三季度持股量都在300万股以上,而仅这几只基金损失就接近2亿元。

  相关新闻

  律师称股民要求赔偿理论上可行

  酒鬼酒含塑化剂已成不争事实。有人认为,酒鬼酒向投资者隐瞒信息,已违反了证券法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投资者可向酒鬼酒公司提出索赔。

  商报记者就此咨询了北京雄志律师事务所主任熊烈锁。“从法律角度来说,这是可行的。”熊烈锁称,如果发生类似重大投资行为、订立重要合同、发生重大债务、重大亏损、重大人事更换等,上市公司应立即披露。但此次事件属于质量问题,在媒体未曝光之前,不属于公开范畴,公司并不会主动揭露。“从常理出发也可以理解,即使得知了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公司也会先内部整顿。”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温家宝:还有几个月就归隐 希望把我忘记
  • 体育欧冠-AC米兰3-1出线 皇马1-1曼城出线
  • 娱乐张曼玉首度献唱劲歌热舞台风火辣
  • 财经湖南质监局: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47%
  • 科技三星欲将iPad mini列为专利侵权产品
  • 博客马未都:苦难知青 垃圾箱男童最后晚餐
  • 读书毛泽东医生解密是谁气死了主席
  • 教育中科院博士:我为何放弃科研当中学老师
  • 育儿男童幼儿园内生殖器被撕裂调查无果
  • Kingsley:日元快速贬值背后的金融语言
  • 章玉贵:资源为王时代的中国经济软肋
  • 林园:食品安全问题对酒业龙头没影响
  • 张卫星:用地理决定论推演中欧演进
  • 李山泉:外资买A股符合中国未来趋势
  • 马光远:白酒业应直面公众对塑化剂的质疑
  • 杨天南:股票投资到底如何赚钱
  • 唐钧:未成年就要交养老保险?
  • Kingsley:美国迎来了通货膨胀
  • 张明:为何中国央行开始青睐逆回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