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逾30家公司现大股东增持 自然人增持值得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4日 01:31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

  每经记者 李文艺

   作为四大银行的大股东,汇金公司的增持有其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意义,市场的解读也不尽相同。但更不容忽视的细节是,今年以来A股市场上跟随汇金公司增持脚步的大股东并不少。

   来自巨灵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昨日,今年已有6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有增持行为,其中超过30家为大股东增持。而股东增持的原因清一色为 “基于对目前资本市场形势的认识和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首季60家公司获股东增持

   对上市公司来说,大股东的增持无疑是最好的强心剂。

   今年以来最为典型的是海信(微博)电器(600060,收盘价19.98元)。去年底,海信电器大股东海信集团完成了12个月的增持计划,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份超过1286万股,占海信电器总股本的1.48%。自该项增持计划完成开始,海信电器二级市场股价在短短3个月内翻倍,从10元左右最高上涨至22元,这在家电行业大环境并不太景气的一季度算是一个奇迹,海信电器也成为一季度最耀眼的家电股。

   《每日经济新闻》根据巨灵统计数据发现,截至昨日,今年以来有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数量多达60家,超过两市上市公司总量的2%,其中超过30家公司是大股东增持。

   大股东增持以中国石化(600028,收盘价7.27元)为首,其大股东中国石化集团今年1月通过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份3908.32万股,并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总股份的2%。事实上,中国石化集团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已超过75%,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该信息曾让中国石化股价有过短暂的表现。

   另外,宝钢股份(600019,收盘价4.83元)、中国神华(601088,收盘价26.45元)、中国联通(微博)(600050,收盘价4.29元)、中金黄金(600489,前收盘价22.68元)等大股东今年都有增持行为,且增持的时间都集中在1月份。增持公告发布后,公司股票价格都出现了短期上涨。但市场运行至今,上述4家公司除中国神华外,其余3公司的股价都低于1月份大股东增持时的市场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60家有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中,11家增持比例超过1%,也就是说近两成公司的股东并非“意思意思”,而是有不小的增持幅度。

   霞客环保 (002015,收盘价8.48元)就是其中的代表。截至去年底还是公司第二大股东的江阴中基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非公开发行、配股及公开交易系统在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票,累计持股占霞客环保总股本的13.81%,超越公司原第一大股东陈建忠,成为霞客环保新任大股东。迪马股份(600565,收盘价4.09元)第一大股东重庆东银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仅3月16日至20日间,就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超过720万股,占到公司总股本的1%,并表示将在未来12个月继续增持,累计买入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投资获利”是真正利好

   根据这60家股东增持公司的信息披露,增持目的基本为两点:一是基于对目前资本市场的形势认识,也就是说股东们认为到了该买入的时候了;二是表达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不过,这样的“官方”说法并不被市场全盘接受。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称,去年股市做空动能得到了很大的释放,一些股票跌至相对低的价位。大股东在一季度增持的真实目的有很多,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为了投资获利,认为价格已经偏离了公司的合理价值;二是为了释放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并提振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减轻市场的抛压,以期托住公司股票市值不再下滑,从而融入更多的资金支撑公司的发展;三是争夺控股权,提升在公司决策层中的话语权。大股东的增持行为一般在心理层面上对市场构成利好,在一定程度上能提振相关公司股价。

   不难发现,在上述三种目的中,只有出于第一个目的而增持的,才算是对公司股价真正的利好。一季度有股东增持的60家公司中,有多少股东是抱着这个目的买入的呢?

   统计数据显示,60家公司合计被增持了6.2亿股,市值超过54亿元。从行业看,大部分增持股集中在机械、设备、化工等基本制造业,目前,该几大行业板块的平均动态市盈率处于整个市场的中游位置,高于金融等板块,低于食品等板块。

   产业资本的入市以往被解读为见底的信号之一,对此,华安证券分析师张兆伟认为,产业资本的持续入市才能作为见底的重要信号,一般而言,产业资本并非在底部入市,而是在接近底部的位置。另外,底部的构筑也需要一段时间。

  自然人股东增持最“实在”

   有市场人士直言不讳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投资者不应该“迷信”所谓的大股东增持,而应该关注自然人股东的增持。理由很简单——这部分股东增持的资金都是自己的,更大程度上是抱着投资获利的目的。

   事实似乎也证明了这一观点。60家发生增持的公司中,有14家出现了自然人股东增持。而截至昨日,除了中海达(300177,收盘价10.11元)的股东略有账面亏损外,其余增持的自然人股东几乎都是盈利的。其中康盛股份(002418,收盘价7.40元)控股股东陈汉康获得的账面盈利最大,其今年1月6日通过二级市场买入康盛股份18.81万股,均价只有5.95元/股,截至昨日,康盛股份的收盘价为7.4元/股,陈汉康获得账面利润超过24%,而从康盛股份的盘面走势看,其大股东陈汉康的增持价格几乎是该股的最底部,令人惊讶。

   另外,同洲电子(002052,收盘价10.36元)的控股股东袁明也有同样的惊人表现,他在今年1月4日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同洲电子100.56万股,买入均价只有7.92元/股,而该股股价最低探至6.9元后开始一波上涨,截至昨日收盘,股价为10.36元,袁明获得245万元账面利润,收益率超过30%。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