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晴
随着近期市场回暖,产业资本在今年5月、6月连续两月净增持的局面也宣告终结。与此对应的是,产业资本减持持续升温。继7月产业资本借大盘反弹减持之后,进入8月的减持潮仍在继续蔓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5日,8月的前4个交易日里就有9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大股东减持公告,涉及减持数量为9939.36万股,这一数量已经超过了今年6月全月的减持总量。
另据深圳证券信息公司数据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上市公司大股东合计减持了3.28亿股,是6月减持数量9097.38万股的3.5倍。
之前,产业资本在今年5、6月的精准抄底可以看作是产业资本对市场阶段性底部的确认,而如今7、8月的减持也可能意味着产业资本对阶段性反弹高位的确认。
实际上,自2009年初以来,产业资本的运作经历主要是中期资本运作(整个2009年产业资本的运作模式都是以中线推高股价为主),不过,从2010年初至今,产业资本波段操作、高位减持动作已相对明显。
广州万隆认为,从抄底到反弹之间的波段操作,目前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操作有虚实结合的趋势,同时,产业资本本身的运作手法也更加复杂。
减持升温
进入8月,产业资本的减持热情不减,维持了7月的势头。
仅8月4日一天,就有ST科龙、风华高科、中国嘉陵及远光软件都发布了股东减持公告。以ST科龙为例,截至2010年8月2日,公司通过交易系统共计出售华意压缩1139万股股票,占其总股本的3.51%,套现1.22亿元。
而在8月刚开始的四个交易日里,就有9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大股东减持公告,涉及减持数量为9939.36万股,这一数量已经超过了今年6月全月的减持总量。如果以此作为8月剩下三周时间里的减持量,则整个月的减持量将超过7月。
此外,大宗交易市场也热闹非凡,在7月创下今年新高。
统计表明,7月大宗交易成交额高达55.88亿元,是6月的两倍多,也远远高出上半年月均35.3亿元的水平。
其中,海通证券当月以17.2亿元的大宗交易额居第一位,巨量成交的背后是公司6月末巨量限售股份的解禁。6月29日,东方集团、鼎和创投持有的4.16亿、3.47亿股海通证券限售股解禁上市,当日就有股东在大宗交易市场抛售过亿元。7月29日,潍柴动力股东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持1589.45万股限售股解禁。7月30日,大宗交易单笔成交正好为1589.45万股、成交金额11.18亿元。
8月延续了这一趋势。如深交所大宗交易平台信息显示,沃尔核材8月3日全天的大宗交易共有11笔,总计成交量达到1200万股,成交价格为14.6元,总计套现金额达1.75亿元。自今年4月20日解禁以来,公司多位自然人股东即轮番减持,至今套现金额近3亿元。
净增减持成市场风向标
目前来看,市场近期的走势再一次验证了产业资本增减持是市场的先行指标。
兴业证券分析师聂清廉表示,对照沪深300指数走势与产业资本增减持路线图后发现,两者具有极高的相关性。特别是大股东净减持金额见顶与见底,往往都要稍早于沪深300指数。在大股东净减持金额见顶(且超过80亿元)的5个月份中,包括 2007年5月、9月、12月,2009年6月、11月,随后市场行情都出现了大的调整。而在2008年10月净减持金额确定见底之后,市场行情又发生了逆转。
同样,渤海证券分析师王智勇通过对2009年6月-2010年7月期间重要股东二级市场交易的公告数据进行考察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减持方面,2009年市场在6-7月期间大幅上涨,产业资本的月均减持数据保持在较为活跃的100亿元以上;8月份暴跌之后,8月-10月份的减持缩减至56.41亿元、71.69亿元和70.54亿元;2009年11月份-2010年3月份,月度减持市值从最高的141.69亿元回落至44.06亿元;2010年5月份,减持市值仅为14.70亿元,增持市值26.52亿元,是自2008年9月以来的第二次增持市值超越减持市值。
广州万隆认为,产业资本的行为一般受到资金供求和利率因素的影响,下半年资金紧张的预期可能是引发新一轮产业资本减持的原因之一。再回顾2008年初,当时正是央行的紧缩调控使得刚刚解禁的小非们慌不择路的出逃,从而导致指数大幅下跌。
由此看来,产业资本也似乎具备了某种金融资本的特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