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贴价值标签沿袭做庄模式 一个月没动就换股

  “若持股1个月还没有动静,就要考虑换掉”——这是一位自诩价值投资的私募掌门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的原话,而且这位仁兄在侃侃而谈的时候,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价值投资”与“一个月没动静就要换股”之间的矛盾。

  而笔者发现,这类“人格分裂”的投资思路在阳光私募中还颇为普遍。

  从收益分配体制来说,阳光私募有着控制下行风险的本能,毕竟,基金赚钱管理人才能赚钱。国内有研究机构对国外对冲基金进行的数据统计显示,对冲基金的风险相对公募基金更小。同时,海外市场投资者对对冲基金年化收益要求也非常低,在一年拥有30%以上收益时,甚至有投资者会提出质疑:是否因博收益而忽视了风险。在国内,阳光私募倾向于控制下行风险的风格也开始显现。

  但另一方面,阳光私募也确实一直给人“高风险、高收益”的印象,国内甚至有一些私募人士给人感觉仍然是在沿袭着“做庄”的野路子。持有1只股票1个月内没啥动静,实在是大概率事件,如果不是运气特别好、消息特别灵或选股如神的话。

  其实,原本阳光私募不必非贴张“价值投资”的标签,私募的可贵之处就是适应不同投资者的需求,确实就有投资人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获取高收益。但在公募基金鼓吹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深入人心之后,仿佛不在门口立块巴菲特的画像就不像正儿八经做投资的;再加上“做大规模”思想作祟,阳光私募在走上台前时也用起了巴老的理论,但实际操作还是该怎么来照样怎么来。

  在公募基金经理纷纷投奔私募时,他们对外宣称的原因之一是:这样可以把投资当作自己的“事业”。相比公募,私募管理人确实更有打造“百年老店”的冲动,不过,眼下的阳光私募其实还在打造“百年老店”和“赚快钱”之间徘徊——毕竟,人生苦短,百年太长。 (方 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