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机构加速逃离四大钢铁股 高库存成钢价上行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30日 01:54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

  2010年的投资时钟会再次指向钢铁么?

  当经济周期处于走出泥淖重回增长轨道的复苏阶段,一些强周期性及最下游行业是投资热点,尤其是在这种经济复苏的动力来自政府超预期的流动性注入和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的时候更是如此,地产、银行及机械行业2009年的业绩预盈情况居前也许是一证明。

  对2010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虽有因刺激政策推出及流动性收紧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但主流看法仍是会加快增长,增幅将超过2009年的8.7%,中国经济将进入扩张周期。

  在这一阶段,下游行业的价格上涨压力将传导至中上游行业,从而使中上游行业成为不错的投资标的。

  钢铁行业是主流中游行业之一,在2009年曾赶搭房地产及汽车热潮“便车”而火爆了一把。2010年,钢铁还会再次受到市场的垂青么?

  去年底以来,作为钢铁两大需求主力之一的地产行业开始遭到连续调控,钢铁也是唇亡齿寒,大智慧钢铁板块指数出现六连阴,跌幅达12.8%。此外,横亘在钢铁业面前的还有产能过剩及高存货难题。

  从动态角度来看,钢铁业内不断进行的大重组也许会解决产能过剩顽疾,而高库存也许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及出口(国际价格高于国内)的复苏而得到缓解,而且房地产业也不是全行业尽墨,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将因城镇化的推进而存在相当的增长空间。

  也许正是基于这种预期,宝钢毅然上调今年1月份的价格,2月价格也维持不变。而且在钢铁板块指数沉沦的大趋势中,仍有大冶特钢、方大特钢特立独行鹤立鸡群,二者2009年度业绩分别预增50%至100%及200%至300%,而新兴铸管业绩增长确定性也相当高。

  总体来看,2010钢铁业仍将遭遇千锤百炼,“精钢”也许会由此而生。(方广)

  1.机构弃营

  机构资金对钢铁股的加仓之势在2010年到来之后骤然转向,而首当其中的,就是四大钢企。

  从2010年至今,鞍钢股份(000898.SZ)的整体跌幅高达26.13%,领跌钢铁板块。而大智慧SUPER VIEW也显示,鞍钢股份在此期间资金净流出10.22亿元,占流通盘的比例为4.24%。

  鞍钢股份在2009年四季度为机构资金重仓涌入。根据基金公司四季报的统计,从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数量占流通股的比例看,鞍钢股份的比例高达13.2%,环比上升9.68个百分点。而重仓持有鞍钢股份基金数量,从2009年第三季度的9家增加到第四季度的28家。

  2009年12月,鞍钢股份全线上调产品出厂价,经过加权平均后,相当于吨钢材上调302元。

  这一调价幅度,与宝钢、武钢相比更大。而鞍钢股份重点产品出厂价格已与2009年9月高点相当。招商证券测算,在成本不变情况下,此次调价约增厚2010年一季度EPS0.18元。

  而坐拥鞍钢集团的资源优势,在现货矿和长协矿看涨的局面下,鞍钢股份颇受机构资金青睐。“我们认为鞍钢的成本优势和业绩改善预期是吸引基金增持的重要因素。”天相投顾在其报告中表示。

  而大智慧SUPER VIEW显示,从2010年1月8日,鞍钢股份大户和超大户连续13个交易日减仓,机构出货之势明显。

  而被减持比例最高的,则是武钢股份(600005.SH)。2010年以来,共有12.21亿元的资金净流出,占到了该股流通盘的5.18%。此区间内共有超过18.07亿元净流出,区间跌幅达到21.53%。宝钢股份也遭遇了连续14个交易日的超大户抛盘,超大户的持仓比例,也从1月1日的75.3%被减仓至74.9%。

  “四季度的时候,机构对钢铁整体预期比较乐观。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企业去库存化的逐渐结束,企业利润开始从中游向上游转移。而钢铁虽然是中游,但相对前期利润释放较高的汽车和家电,仍是上游,可以享受这一利润转移的收益。”上海一家券商的钢铁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

  但随着地产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市场对流动性的恐慌,机构弃营之势明显。

  2.钢价尴尬

  2009年,国内钢材贸易商经历了从地狱到天堂,随后又被狠狠甩下的大喜大悲,而目前在底部半死不活徘徊的钢价,令他们更显茫然。

  “2009年第四季度启动的钢价反弹到现在就已经停下来了,现在已是连续几周下跌。”上海一钢材贸易商告诉记者。联合证券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1月第3周钢材价格下跌幅度甚至有所加剧。

  “以3mm热轧代表品种观察,第三周跌幅达2.20%,明显超越第一周0.46%、第二周0.10%的跌幅。建材及其它板材品种第三周调整幅度小于热轧品种,反映其供需基本面相较热轧对价格更具支撑。”联合证券钢铁研究员黄静表示。

  而近期钢材期货价格的走势,也让人感到惊心动魄。

  以目前成交最为活跃的螺纹钢主力合约1005为例,该合约从去年12月10日(每吨4334元)起步入上涨通道,在今年1月7日一度攀升至每吨4650元,随后便连续下跌,目前仅报收于每吨4300元,连跌了整整三周。

  “这一现象与往年有所不同,因为往年这个时候需求虽然不强,但钢价都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态势。”北京百子湾钢材市场的钢材贸易商张继元告诉记者。

  张继元表示,春节前夕各建筑工地停工,钢铁需求并不太大,但是春节后随着各大建设陆续开工,钢价有上涨的预期,因此在每年初钢价会有一个稳步上升的过程。

  联合证券钢铁研究员黄静和刘晓将此定义为:受到涨价预期下的囤货需求支撑所导致的1月价格上行。

  “当然,像2009初那样因为金融危机导致的下跌,属于例外。”张继元说。

  王静和刘晓认为,今年1月之所以出现钢材价格连续向下调整这种“违背季节性规律”现象,首先源于央行货币政策超越市场预期的提前转向收紧,打压了惯常预期因素对钢材价格的支撑力度;同时北方寒潮因素加剧了需求的季节性萎缩幅度,也对钢材价格产生了冲击。

  这一说法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同。

  “现在钢价也是随着其它大宗商品一起向下走,这是一个系统性现象,不能仅从钢铁业本身的情况来考虑。”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总裁助理卢程飞告诉记者,“其实2009年第四季度钢价上涨本身就有点不正常,我当时就认为,年前不跌,年后肯定要跌。”

  卢程飞表示,往年每到11月中旬,钢价会持续性下降,而这次钢价却一直涨到了1月的第一周。“这太反常了,价格不跌才怪。”

  而一钢材贸易商向记者透露,一些经销商曾在2009年四季度尝试囤货,“他们就是赌钢价能涨到2010年一季度,当时的囤货行为确实也导致了钢价的上涨。”

  然而好景不长,当库存越来越高之后,经销商却发现下游需求根本难以支撑,价格随后出现了下跌。

  卢程飞认为,该情形可谓是2009年钢材现货市场的缩影。

  “2009年初的时候,整个市场都很悲观,卷板价格掉到了每吨2800元,那时没有哪个贸易商敢囤货,当时有句话叫‘有啥也不能有钢材’。”卢程飞告诉记者,“但是到了3、4月份,资产价格、商品价格开始飞涨,钢材也不例外,这时各家贸易商开始囤货,这也助长了钢价上涨,卷板一下子冲高到每吨4200元。”

  但是,需求并不支撑因囤货而居高的钢价,钢材只是在贸易商间倒来倒去,这便注定了钢价从2009年8月开始的大幅向下调整。

  “但是,我认为这次钢价向下调整的幅度不会很大,目前每吨3700元的卷板再跌能跌到哪里去?2008年那样的价格不可能出现。”卢程飞表示。

  而渤海证券钢铁分析师刘勇也认为,随着钢厂生产成本的逐步上升,钢价止跌回升的可能性很大。

  3.需求孱弱

  虽然分析师对未来钢价表示乐观,而诸多贸易商也仅仅是在观望钢价的进一步走势,但是残酷的现实却摆在他们面前,连创新高的钢材库存已是他们挥之不去的担忧。

  渤海证券数据显示,1月第3周的国内钢材社会总库存周同比增长 104.91%,而环比也上升了2.74%。 其中,长材社会总库存周同比增长123.88%,周环比上升3.78%; 而板材社会总库存周同比增长90.24%,周环比上升1.82%。

  刘勇表示,过高的社会库存始终是钢价走强的隐患,如果政策日趋紧缩,将会存在新一轮的去库存阶段,从而进一步给钢价带来压力。

  “我感觉,自从有了钢材期货和大宗交易平台后,现货商越来越敢囤货,因为这两个市场流动性好,现货商不怕到时没地方卖。”卢程飞认为。

  而钢材期货中的仓单质押等特有融资模式,也让贸易商愿意把货拿到仓库中。“这也是目前库存过高的一大因素。”刘勇表示。

  记者从现货商处得到的反馈信息却是,钢材已成为烫手山芋,能卖就抓紧卖掉。

  “我前期囤货的那些朋友,现在赔惨了。”张继元告诉记者,如果价格一直涨,现货商能从囤货中获取利益,就越敢囤,“但是现在价格跌得这么多,卖都来不及,谁还敢囤货?”

  张继元向记者表示,目前钢铁贸易商正面临钢厂不断提价,同时下游客户又不“买账”的窘境。

  “钢厂要提价,但下游需求根本不支持这样的价格,我们很为难。”张继元表示,目前甚至出现了钢厂出厂价高过现货市场价的情形。

  “倒挂价格在每吨50元到100元。以板材为例,北京地区板材现货价为3800元/吨,但钢厂的出厂价则在3856元/吨,如果加上运输费,到库价格在每吨3900元左右。”张继元对钢厂的提价行为不甚理解,“如果是大的经销商还好些,钢厂会有补贴,但是小的经销商要么硬着头皮进货,要么就转行不干了。”

  据悉,由于钢材价格并不受下游用钢企业的认可,北京地区的钢材库存量已攀升至60万吨,“正常情况应当在30万吨左右,现在超出了一倍。”张继元说。

  而卢程飞也承认,在库存高企不下,同时钢价似乎也没法再跌的情况下,贸易商不敢贸然囤货,“价格有分歧,还是应该再观望一下。”卢程飞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从近一月的表现来看,板材的库存增长速度要低于长材库存。

  “螺纹钢、线材受房地产的影响更大一些,最近临近春节工地基本都停工了。但是板材这块,像中厚板主要运用在造船上,而最近造船的数据非常不错。”刘勇解释道,“因此未来中厚板的库存和需求压力要小于螺纹、热轧等品种。”

  4.铁矿石变数

  钢铁价格涨跌,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弯,就是铁矿石谈判双方的攻防转换。

  1月27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表达了官方对铁矿石谈判僵局的态度,他表示,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应该从行业的长期利益和根本利益以及与中国钢铁业界的长期友好合作着眼,尽快达成一个公平合理、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协议。

  与铁矿石谈判拉锯相伴的,则是中国铁矿石依存度的步步上升。朱宏任透露,去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增加,进口6.3亿吨,同比增长41.6%,对外依存度从2002年的44%提高到69%。

  此前,铁矿石价格一路上升,亦令钢厂压力倍增。

  以印度矿现货价格为例,2009年5月,63.5%印度矿天津港现货价曾一度跌破600元每吨,亦创下了2007年以来的最低价。此后经过两轮调整,目前已经逼近1000元每吨。

  而必和必拓此前的表态,更像是对铁矿石谈判淡化处理,该公司表示,其近一半客户已开始采纳与现货市场挂钩的定价体系。这令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中国钢企形势顿感严峻。

  而一旦采用现货矿作为计价基础,对于中国钢企特别是大型钢企来说,成本上升则成必然。

  根据联合证券的测算,以目前的钢材和铁矿石价格计算,以现货采购为主的钢企目前处于亏损状态(除冷轧外),且毛利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

  联合证券在其报告中表示,“我们的实际调研发现,即使是民营企业也通过矿石库存囤积、远期合约等手段平抑矿石价格的过快上涨,目前的成本压力还未普遍影响到现实企业。但吨钢毛利若持续低于-200元左右的警戒线,钢铁企业将被迫以减产应对。”

  因此,资源类个股成为资金追逐的焦点。以铁矿石概念的创兴置业(600193.SH)为例,虽然其矿山尚未真正贡献利润,但市场炒作已经先行而至。从2009年12月23日股价启动,截止到1月29日,创兴置业的区间涨幅达到24.46%,而同期上证综指跌2.01%。

  不过,近期铁矿石价格有冲高回落之势。

  根据“我的钢铁”监测,1月26日品位63.5%的印度粉矿到岸报价为129美元-132美元/吨,较上周初的135美元-137美元/吨有明显回落。

  而另一方面,随着下游钢铁价格的下跌,铁矿石亦出现一定程度的压港情况。

  1月22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再次创下近3个月以来的新高,19个港口的铁矿石库存共为6822万吨,比1月15日统计增加85万吨。

  这与此前铁矿石经销商因为担心铁矿石持续涨价不无关系,但却遭遇了钢价下跌以及部分钢厂存货充足而暂停采购的打击。

  5.重组进行时

  钢铁股涨跌,还与产能过剩的阴影缠绕在一起。

  1月25日,唐钢股份吸收合并邯郸钢铁承德钒钛尘埃落定,复牌改名为河北钢铁,一举成为国内仅次于宝钢股份的上市钢企。河北钢铁也一跃跨入2000万吨产能,且作为河北钢铁集团的唯一资本平台,后续资产注入的故事还将持续。

  河北钢铁集团承诺,将在一年内注入宣钢集团和舞阳钢铁,三年内注入邯宝钢铁和唐山不锈钢公司。而从长期来看,集团旗下丰富的矿石资源也有注入股份公司的可能。

  但市场对此却用脚投票,复牌后的5个交易日,河北钢铁已经跌去了19.18%,其1月29日的收盘价5.73元,也是2009年5月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从2008年起,钢铁企业的产业并购成为趋势,几乎所有的大型钢企都有并购手笔祭出。而在钢铁业产能过剩的阴影下,新一轮的产业并购亦包含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意味。

  工信部2009年12月公布的《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就首次规定“在生产规模上,2008年度普钢企业粗钢产量100万吨及以上,特钢企业50万吨及以上”将成为行业准入门槛,在此之下钢企将面临淘汰。

  根据国信证券的测算,2010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将达到6.3亿吨左右,粗钢净出口2100万吨。因此,国内粗钢产量需要在6.51亿吨左右才能够达到供需平衡。

  而在产能上,2009年底我国粗钢产能在7.15吨左右,如果不考虑落后淘汰则2010底粗钢产能在7.5亿吨左右,全年平均产能约7.32亿吨,达到6.51吨的产量对应的产能利用率是89%。

  因此,有着产业并购概念的几家钢铁个股,2010年以来均跑赢行业板块。其中,有着宝钢重组概念的广钢股份(600894.SH)2010年以来涨幅为3.84%,远远跑赢上证综指和钢铁板块。而另一家有可能被宝钢集团整合的新钢股份(600782.SH),2010年以来,资金也呈净流入,区间涨幅达到6.37%。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