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燕平
随着10月份大小非解禁洪峰的临近,A股市场的反弹行情再次面临考验。而前天,A股市场大宗交易井喷,前后共发生30笔大宗交易、11只个股遭折价抛售的消息,也加剧了市场对大小非出逃的恐惧心理。
雪上加霜的是,继万科巨额再融资计划获股东大会通过后,浦发银行昨天也发布中长期资本规划公告,计划于今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规模不超过150亿元;下周一中国中冶即将上市,创业板公司加速上会,创业板山雨欲来,都使得市场的资金面面临不小的压力。结果,昨天A股市场放量下跌,沪指跌穿3000点大关,跌幅3.19%;深成指跌3.98%。
10月大小非(限)解禁量 占流通市值两成
A股10月份涉及限售股解禁的公司为51家,解禁股超过3000亿股,达到3131亿股,占到了全年解禁股份总量的四成。如果按市值计算,达到了2万亿元左右,相当于目前A股流通市值的两成左右。这也是自股改以来解禁规模最大的月份。
其中工商银行和中国石化的解禁额度分别达2360亿股和571亿股,解禁市值占了当月解禁额度的90%以上。工商银行限售股解禁的股东为两家,分别为汇金公司和财政部。中国石化解禁的股东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其中,汇金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此前均未发生过减持行为。全月大非的解禁量占比超过了99%。
浙商证券分析师施震陨认为,像工商银行和中国石化的大股东,短期减持的可能性极小。如果剔除这些因素,10月份真正有减持压力的解禁规模大概只有300亿左右,这与之前几个月的解禁金额相比,规模反而是在缩小的。当然,从长期看,限售股解禁后流通是个必然的趋势,这也是股改的最终目的。
不过,方正证券杭州延安路营业部分析师蔡俊明则认为,天量限售股解禁,加上之前已解禁尚未减持的限售股,无论是心理上还是从实际减持结果看,对市场的压力都是显而易见的。从历史上看,解禁额度高的月份,市场走势的确颇令人担心。虽然解禁额度高峰月带来的并非是真实的减持,但给市场带来的恐惧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或许是以工商银行、中国石化为代表的权重股近期表现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趁反弹加速出逃 大非已成减持主力
从历次减持情况看,公告减持额度较大的月份往往是市场上升力度较大的月份。今年以来,多数月份的减持股数都在10亿股左右,6、7月份分别上升到12.4亿股、13.6亿股。8月份A股深幅调整,减持量迅速回落至7.07亿股。
不过,随着9月份以来股指的连续反弹,上市公司大小非和大小限减持有再度加速的迹象。据Wind资讯统计,至9月15日,半个月的时间,公告减持的大小非股份合计已近3.94亿股,是8月份公告减持数量的近七成。
9月16日,两市大宗交易共成交6家9笔,成交1846.66万股。而9月17日共发生30笔大宗交易,成交数量达到7499.63万股。
9月份的减持更多地是通过大宗交易来进行的。而从8月份的情况看,大非减持的冲动正在加大。中登公司公布的8月份月报显示,8月的7.07亿减持股份中,有4.50亿来自持有5%以上的“大非”账户。从该数据披露以来至今年5月,一直是“小非”减持占主导地位,自今年6月“大非”的单月减持量首次超过“小非”后,这个差距正在不断拉大中,“大非”正逐渐成为减持的主要力量。
表面上看,大小非大规模减持似乎没有对二级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但其实,由于持续上升的走势吸引场外资金不断进场,使得限售股解禁的股东们有了大规模套现的机会,而这最终会对市场资金产生抽离作用,市场在经历了大额减持后,往往次月出现重挫。按照这一规律,如果在9月份的上涨中限售股套现凶猛,加上10月份天量解禁的心理压力,那么10份的股市将不容乐观。
资金面面临考验 10月行情难言乐观
当然,大小非解禁或减持,已并非目前决定A股市场走势的决定因素。施震陨认为,宏观经济数据是否能延续回升态势、货币政策是否会出现变化是左右A股走势的决定因素。
蔡俊明认为,接下来以及整个第四季度,A股市场的资金面压力不小,行情总体难言乐观。从信贷规模看,全年总体呈递减的趋势是必然的。创业板公司上会加速、创业板国庆后即将推出,则将分流相当一部分市场资金,尤其是那些最活跃的游资。而昨天,浦发银行150亿元再融资以及中国中冶下周一上市的消息,则再度加剧了投资者对资金面和市场走势的担忧。从历史上看,中国石油、中国建筑等超级大盘股上市时,都对市场造成很大的拖累。
目前,我国经济基本面在逐步回暖,但这些回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投资,而出口形势仍没有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