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周刊记者 承承
受多种利好的刺激,上证综指在节后的11个交易日内加速上涨,涨幅高达20.03%,但个股持续大涨后的行情,最终因查处1.62万亿新增贷款去向等一系列利空传闻而夭折,2月17、18日A股市场开始连续下跌,上证综指两日内下跌179.52点,跌幅7.51%。受行情波动影响,大小非再度借机出逃。
相似的大宗交易,不同的前途命运
截至2月25日数据,2月份大小非在二级市场直接减持次数高达188次,创下近4个月以来减持次数新高,与此同时,作为大小非减持另一个重要场所的大宗交易市场近期异常火爆。
数据显示,2月份大小非在大宗交易市场对81只个股进行了202次交易,金额高达36.13亿元。其中,仅2月19日、20日两天就分别集中发生45次和35次大宗交易,而上次如此集中出现大宗交易的日子却是在2008年12月的24日和29日,分别有64次和50次。对比这两段大宗交易,可以发现二者多有相似之处:
首先,从时间点位看,这两次高频率的交易出现时间几乎选择在每个月的中下旬。
第二,从交易品种看。两段时间的大宗交易的个股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全是集中体现在A股市场前50名大盘蓝筹股身上。
第三,交易双方席位本质相同,都与QFII有千丝万缕关联。去年12月份的沪市大宗交易的交易双方是:卖方为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买方为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银河证券总部、中信证券北京北三环中路证券营业部,而今年2月份的大宗交易的卖方依然还是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但沪市的买方却是银河证券总部和拥有外资背景的瑞银证券总部,而深市大宗交易的买卖双方则全部是机构专用。
虽然如此,但二者命运似乎不同,上一轮大宗交易时大盘正处在低点位置,之后大盘快速上涨了近30%,大宗交易的买入方因此而获利匪浅;而本轮大宗交易发生在大盘刚刚自高点回落时,其后,大盘仅反弹一天后就继续步入下跌趋势,截至2月27日,跌幅已高达12.83%,从结果看,大宗交易的买入方在本轮行情中很受伤。
但事情真是如此吗?
海外指数型基金通过连接产品染指A股
事实上,QFII在A股的行为,与其海外的相关交易密切联系。随着国内股市交易制度的完善,国家逐步放宽外资对中国股市投资渠道的限制和其投资资金大小的控制,外资在A股市场的投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在逐步加大。在此背景下,有多家境外投资机构开始设立以A股大盘蓝筹为标的指数基金,如中银保诚推出的“标智沪深300中国指数基金”、以花旗环球为第1大股东的“新华富时A50基金”等等。
从这两次大宗交易的交易情况看,新华富时A50等指数基金与这两次大宗交易关联密切,原因是这二次交易的个股恰好与新华富时A50指数基金的成份股完全吻合,巧的是,12月份的大宗交易的大盘股中没有海通证券,而今年2月份的大盘股又少了江西铜业和太钢不锈,从A50基金的公开资料发现,海通证券今年1月份刚被A50纳入成份股,太钢不锈和江西铜业在今年1月份被剔出A50成份股,与此同时,从这两次大宗交易的个股交易额变化情况看,多只大盘股的成交金额占该轮大宗交易总金额的权重恰与当时A50指数权重股变动比例大致相当。
虽然目前像A50这些境外指数基金并不能直接持有A股,但它们却可以通过持有由QFII之关联人士所发行的中国A股连接产品间接进入A股市场,这些指数基金持有人通过在境外买卖一定比例指数基金成份股份额(具有很大的杠杆效应),再通过A股市场中的关联QFII,根据其基金条约在A股市场买入或沽空基金份额对应的股票市值,以便对冲A股市场买入或卖出股票所带来的风险,达到套利之目的。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