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晓红
就媒体报道的1月份保险机构股票投资减仓101亿之事,2月26日,中国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1月保险资金净买入股票21.29亿元,仓位明显增加,不存在减仓情况。
另外,就市场“计划下调险资投资股票上限比例”的传闻,保监会亦在当日予以反驳,称“纯属谣言”。
“最近,我们是在加仓,近期的A股市场应该会稳定在一定的区间,如沪指在2100-2500点左右,仍具操作空间。”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说。
该人士所言与监管层的澄清内容不谋而合。保险资金被“骂”一年,这是保监会首次为险资洗刷“罪名”。“既有告之实情的必要,也有保险资金市场操作愈发成熟的原因。”业内人士评价。
监管层的用意
“踩点”很准的保险资金向来被视为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其一举一动都会牵制市场的“敏感神经”。
据保监会澄清披露的数据显示,1月份,保险机构累计买入股票137.64亿元,卖出116.35亿元,净买入21.29亿元。
而截至2009年1月末,资金运用余额30558.43亿元,较年初增长0.02%。其中,证券投资基金1660.06亿元,较年初增长0.83%,占比5.43%;股票(股权)2582.93亿元,较年初增长6.5%,占比8.45%。
据统计,截至2009年1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3.38万亿元。在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06万亿元中,银行存款和债券占比83.9%,股票和基金占比13.9%,其他投资占比2.2%。
其实,“无论是从1月份的净买入,还是从资产配置占比来看,保险资金近来的仓位均高于去年底。”保监会人士说。
在他看来,保监会此举,除以正视听之外,旨在告诉公众,一贯积极支持稳定资本市场的各种举措。
有意思的是,这次保监会“袒护”险资,恰在可调查资本市场资金流量的TOPVIIEW赢富软件停止使用之后;反之,去年当媒体以确凿数据诘问险资“做空”之时,监管层并未做出任何回应。
如果时间拉回到两年前,险资不似2008年那般“不安分”。纵观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自2005年开展股票投资至2007年间,其3个大账户“掐准”了股市的上涨行情,换手率较低,但累计收益率却超过同期沪深指数,亦领先于股票型基金。
走向成熟的投资者
一位保监会人士透露,其实,现阶段大多数的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仍不失期待,依然看好中国经济。“但保监会并不会参与或干涉保险资金的市场行为;他们中已不乏投资佼佼者。”
泰康资产管理公司就是一个例子,或许,我们能从中觅见险资的投资策略与风格。
泰康资产旗下的开泰-稳健增值于大盘震荡之初——2007年10月成立,至2009年1月中旬的一年多时间内获益23%,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近70%。
据悉,该产品的投资策略以“稳健”和“增值”相结合为主线,以股票一级市场投资为主,以股票二级市场为辅。
其投资组合的范围为,股票、封闭式基金等权益资产占组合资产净值的比例为20%-70%;其他资产占组合资产净值的比例为30%-80%。
但显而易见,“打新股”在2008年几乎是“无新可打”,那么,其收益何来?
“这有点不可思议。”证券分析人士认为。
一位保险公司人士分析,泰康开泰-稳健与其他投连账户对各类可投资资产区间宽大,其从本质上讲就是灵活配置型基金,投资管理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尽可能地调整各类资产配置比例。
据悉,开泰-稳健自有一套资产配置模型,如所处行业在未来至少两到三年内具有良好、明朗的发展前景;在行业内具备相对清晰的核心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完整、及时、清晰;公司财务状况稳健、健康;股票二级市场交易流动性良好等。
而满足上述五点基本选股标准的上市公司后,方构成初级备选库;接下来,再由研究员去优化,即进行实地深入调研、草根研究等多种方式,筛选满足特定要素的上市公司构成核心备选库。
此外,还设置防火墙,规定投资限制,如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值不超过组合资产净值的10%;该产品与投资管理人发行和管理的其他产品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总和,不超过该证券的10%等。
至于当前的做法,一家中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尽管很迷茫,看不清后市,但目前市场风险已不大,至少现在的大盘股估值比较合理;我们的策略是估值合理的,该买就买,适当调整仓位。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