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股成大宗交易追逐对象 调整后或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7日 03:28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张歆

  大宗交易素有资金风向标之称。而昨日大宗交易对于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股的关注或许提示了经历近日大盘调整后即将崛起的行业和板块。

  昨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大宗交易信息显示,金融股再度成为资金追逐的对象。其中,中国太保的大额溢价成交尤为引人关注,而交通银行的买入席位则来自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太保昨日大宗交易成交1000万股、成交价格为14.07元/股,合计成交金额为14070万元,撮合成交的买入和卖出方都是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朝阳街营业部。而令人比较吃惊的是,昨日中国太保收盘价仅为13.4元/股。而大宗交易的成交价格几乎已经是以收盘价为基础计算出的涨停价。由于沪市的大宗交易都是在收盘后进行的,买卖双方对当日的交易情况已经十分清楚,因此该次交易中的买方显然对中国太保的后续走势十分看好,所以才愿意承受高溢价。

  交通银行昨日也借助大宗交易成交57.56万股、成交价格为4.95元/股,合计涉及资金284.92万元,买入方是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卖出方是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源深路证券营业部。

  此外,交易所公布的大宗交易意向信息显示,尚有两笔交易意向没有达成。两笔交易都是买方发出要约,且都围绕金融股提出:手机号码归属地为北京的周先生有意向购买200万股建设银行,买入意向价格为3.75元/股;另一位手机号码显示为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位万女士则表达了买入海通证券的意向,计划价格为11元/股, 数量为100万股。《证券日报》记者昨日拨通了两位买方代表的电话,但相关人士都婉拒了记者的进一步采访,仅表示希望低调进行大宗交易。在一个月之前的一月底,广州市的谢先生同样曾经在大宗交易平台表露买入意向,谢先生当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十分坚定地表明了对金融股的看好,“从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来看,金融股都十分具有投资价值”、“买入的目的主要是长期持有,不在乎短期的涨跌”。事实上,在二月份上、中旬的交易时间里,以招商银行、海通证券、中国太保为代表的金融股确实表现不俗。

  与昨日大宗交易形成呼应的是,银监会、保监会昨日都明确了金融业的良好发展态势: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行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5834亿元,较上年增长30.6%,且中国银行业2008年的表现有望在利润总额、利润增长额和资本回报等方面在全球名列前茅;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表示,2008年中国保费收入9784.1亿元,同比增长39.1%。

  事实上,对于金融类公司而言,近期或将迎来相关公司盈利增长的底部,而较低的市盈率和市净率、逐渐转好的盈利增长趋势都或将给金融股带来一次不错的机会。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