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经记者 朱秀伟 刘明涛
二级市场成交持续萎缩的背景下,大宗交易却是集中放量,在本月接连放出巨量的背景下,昨日又有多达53笔,总额高达9.57亿元的在大宗交易市场成交,创今年以来第二大单日成交额,其中QFII云集的两大席位上演巅峰对决。
截至昨日,12月份大宗交易额已达109.57亿元,占今年大宗交易总额的近三分之一,在年末出现这样的巨量,究竟是代表机构分歧再度加大,还是另有蹊跷?
中金上海淮海中路卖出25笔
据昨日两大交易所昨日公布的大宗交易数据来看,共有53笔成交,总额高达9.57亿元,是继12月24日11.36亿元成交后,今年以来第二大单日成交,涉及股票37只,其中成交金额最大的是中信证券,共有2.95亿元,其中绝大多数卖出来自于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成交价格是17.7元,大大低于昨日收盘的18.63元。
另外有限售股上市但表现异常优秀的海通证券,昨日也有775万股成交,买卖双方皆是海通证券旗下营业部,但6.98元的成交价却比昨日收盘价8.14元,整整少卖出了将近899万元;最大单笔成交是发生在平安证券深圳福华路营业部,共成交中国平安1.26亿元。
表现最为抢眼的是QFII席位。QFII已是市场不可小视的力量,其主要藏身的中金公司淮海中路营业部和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也常常被市场所“监控”,而且据统计它们在市场常常共同进退,不过昨日在大宗交易市场它们却成为对手方。
在共53笔买卖中,有25笔是以上两大席位所贡献的,其中中金公司淮海中路营业部为卖出营业部,申万上海新昌路营业部则是买入营业部,买卖额均为2.19亿元,买卖对象均是大盘蓝筹股,比如中石化、宝钢集团、中国中铁等,其中成交金额最大的是中国平安,成交金额为2927万元。而总体来看,成交量均在几十万股到几百万之间,成交价除工行与二级市场收盘价一样外,其余20多只股票均略低于收盘价。其实从12月开始,大宗交易市场就异常活跃,已经不是个案。
年末大宗交易放天量有玄机
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12月29日,12月大宗交易总额已经达到109.57亿元,远远超过11月的57.17亿元,占全年交易总额362.43亿元的30.23%。而交易的集中发生时期则在本月的第一周和上周。本月第一周大宗交易总额高达37.17亿元,也成为了今年“周冠军”,而上周的33.09亿元紧随其后。其中12月24日的11.36亿元交易额则创造了大宗交易创办以来的最大的当天交易额,昨日成交额则仅随其后排在第二位。
从交易席位来看,中金淮海路营业部无疑是近期大宗交易平台的“明星级”营业部。深发展A、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平安等等一系列大盘蓝筹股都是其营业部卖出的对象。
当然,中金淮海路营业部也不是只出不进。从上证交易所大宗交易信息不难看出,中金淮海路营业部还擅长于股票“倒手”。比如,12月8日,中金淮海路营业部以8.8元的价格卖出中国石化192.41万股给银河证券总部,而在12月12日又以7.81元的价格从银河证券总部购回中国石化451.97万股。
中金淮海路营业部的对手营业部也十分有意思,呈现出接力的态势。从国泰君安总部到申万上海新昌路再到中信证券北京北三环营业部等。尽管事后看来这些接盘的营业部从交易后便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他们还是对接盘显得非常积极,在昨日中金淮海营业部大量抛售大盘蓝筹股的时候,接盘席位则再次出现了申万上海新昌路营业部等的身影。
在市场处于调整,成交萎缩的背景下,大宗交易市场却在年尾12月异常活跃,到底是何原因,此前有分析认为由于大宗交易多是机构所为,放量意味着机构对股价的分歧加大。但此次年末突击放量却解释不通,因为市场的成交量大幅萎缩,唯独大宗交易放量十分蹊跷,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与很多机构“做市值、做报表”有关,因为大宗交易的成交价格是可以事先约定的,二级市场交易却充满不确定性。另外这还与今年4月份出台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有关,大小非可以通过大宗交易,将限售股卖给关联方,以此改变限售股的性质,可以不受限制在二级市场上减持,从该规定出台后,大宗交易平台的交易就激增,12月则创出新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