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8笔QFII大宗交易疑似对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6日 17:22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艾经纬

  12月1日至3日,QFII在两市发生24亿元大宗交易

  12月1日至3日,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相继与国泰君安证券总部、申银万国证券上海新昌路营业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上进行了多达60笔20.63亿元的大宗交易,而且涉及的30余只个股基本都属于上证50指数成分股,大多集中在金融和能源行业。

  此外,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上12月2日亦发生了8笔合计3.5亿元的大宗交易,交易席位均为机构专用,涉及个股也均为蓝筹股。有迹象表明这些大宗交易也来自QFII。

  12月1日至3日,QFII在两市大宗交易平台合计发生68笔、24亿元的大宗交易,这一切与11月上旬发生的QFII大宗交易有着惊人的相似。结合近期市场表现以及对利好政策的预期,QFII的行为可能隐含着更深层的内涵。

  QFII涉嫌对倒

  截至目前,这3日中QFII的60笔大宗交易仍是一个谜。但联想到11月上旬,QFII在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与瑞银证券总部之间的疑似对倒游戏,又不禁让人产生怀疑。

  11月6日至7日,瑞银证券总部席位从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通过上交所大宗交易平台耗资近9亿元接过了42家蓝筹,结合同期在深交所发生的大宗交易,涉及股票达50只,资金约10亿元。而本次在两个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上对倒所涉及的股票约有40只与11月上旬相重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QFII相关席位刚完成对倒后的11月9日,政府公布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大盘随即展开一波强劲反弹。

  随着12月3日下午大盘的启动,市场对利好政策出台抱有更高期待,12月4日蓝筹股开始受到追捧,大盘欲演绎第二波反弹行情。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怀疑此次QFII对倒值得深究。

  买入者或非国泰君安自营

  12月1日至2日,有37笔高达15.3亿元的大宗交易卖方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接盘者都是国泰君安证券总部席位,诸多人士认为是国泰君安证券自营部在买入。

  但国泰君安一内部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公司自营2008年以来一直保持谨慎,仓位较低。公司总部席位上还集中着公司所有基金、私募和QFII客户,很有可能是客户所为。

  而一位接近该公司自营部负责人的人士12月2日晚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该负责人日前随公司组团在美国培训,并未听其谈起目前对市场乐观的看法。而TopView数据也显示,国泰君安总部席位在12月1日仅买入华联综超海螺水泥,资金净流出1804万元,11月下旬期间买入的也多非蓝筹。

  而12月3日,接盘者转移至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从某种意义上排除了国泰君安自营席位所为。

  QFII移出中金可能性低

  对于12月1日至3日QFII大规模大宗交易,且涉及股票均为大盘蓝筹股的现象,市场上还有一种看法,认为QFII在移仓,原因是担心中金公司难以获得首批融资融券资格。

  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中金公司确有可能难获融资融券首批试点资格,因为中金公司前期一直缺席融资融券的测试工作,净资本差距也是难以跨越的门槛,从目前的进展看,国泰君安证券和申银万国证券获得首批融资融券试点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光大证券分析师沈维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虽不排除中金公司的QFII客户会转移到将来有资格做融资融券的券商,但没有必要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转移,而且从QFII规则上来说此举也很难实现。

  沈维表示,一只QFII的代理券商最多为两家,即沪市和深市各一家,所以一只QFII在沪市无法从一家券商通过大宗交易或是二级市场转移至另一家券商;而且QFII转换托管券商只需要向交易所等监管机构提出申请,就可以过户至下一家券商,无需卖出股票。

  12月3日晚,原就职于上海某大型券商QFII交易室的一位人士也向《投资者报》记者证实了移仓的可能性甚低,而且QFII转换托管券商通常夹带着巨大的利益交换。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