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周刊记者 承承
随着多项利多政策出台,上证综指创下10.94%的年内月最高涨幅,47家个股月上涨幅度更是高达50%以上。海通证券也择时让其12.89亿股非公开增发限售股于11月21日上市,但如此巨量的限售股上市引来的不仅是该股连续无量跌停,也将大宗交易行为推向高潮。
11月大宗交易连创新高
数据显示,11月份的大宗交易市场出现多项历史新高。截至11月27日收盘,11月份的前19个交易日共有72只个股成交了155笔大宗交易,月大宗交易数据相比增长3倍多。此项数据已创下大宗交易市场有史以来(深交所和上交所成立大宗交易市场的日期分别为2002年2月25日和2003年8月20日——编者注),成交个股最多、月成交总额最高、日均成交量最高的新纪录,日平均成交股数高达3964.82万股(见表1)。
其中,单笔大宗交易金额、股数和单只个股大宗交易成交次数的历史新高纪录,均为11月21日限售股上市的海通证券所包揽。当天数据显示,海通证券单日共出现27次大宗交易,交易股数高达16252.27万股,其中发生在平安证券深圳八卦三路营业部和平安证券国债部(非营业场所)之间的一笔10869.57万股、成交金额为158695.65万元的大单,创下单笔大宗交易历史上单笔成交额、成交股数新高,而海通证券另一项纪录则是该股自21日起至27日收盘,5个交易日创下月成交35次的交易,这也是单只个股短期交易次数最多的个股。
大宗交易缘何突然火爆?
年内最后一轮最佳减持机会
其实,大宗交易如此火爆的主因还在于大小非强烈减持意愿,只要有套利机会,大小非减持冲动就不会终止。
自从2008年4月22日证监会推出大小非减持1%以上必须通过大宗交易的减持新规以来,两市大宗交易市场就开始火爆,成交量逐月放大。数据显示,自4月22日以来,大宗交易市场的月成交总额除10月份下降外,每月都在逐步升高,大宗交易市场逐渐成为大小非减持的主力战场,而自4月以来的几次反弹波段,也可看出大小非减持的力度(见表2)。
从表中内容可以看出,在经历9月末的下滑、10月份整体下滑后的首次大幅攀升后,大宗交易市场交易的金额相较二级市场减持的金额明显放大,而这种放大的疑点在最近的一次反弹中的表现尤其明显。
除了海通证券解禁股交易频频外,欣龙控股的控股股东海南筑华科工贸公司于11月10日解禁当日即通过大宗交易和二级市场将股份进行转让,共卖出1651.83万股;ST松辽的二股东中润实业11月14日解禁股数量为2242.56万股,20日大宗交易记录显示,这部分股份全部在大宗交易市场中被转让。
低价或引虎狼之师觊觎
目前A股平均动态市盈率在16倍左右,很多个股的市盈率甚至只是个位数,整体与国外成熟市场市盈率水平相当。
依照2008年11月27日收盘价格来计算当前市场大股东的持仓市值,机构如持有1亿元现金,即可成为沪深两市57家上市公司中的任意一家的控股大股东(见表3);如果有2亿元现金,即可控股249家上市公司中的任意一家,而如果仅有0.5亿元现金,也能成为426家上市公司的任意一家公司中的第二大股东。这表明,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价格非常低廉,具有一定的可收购性。这也必然会招来包括QFII、私募股权机构在内众多投资者的眼光。
对这些机构来说,虽然可以直接从二级市场购买,但难以在很低的价位收集到足够多的筹码,股价的推高造成收购成本的增加,而眼下大小非减持的冲动却正好填补了这个漏洞,特别是以几乎折价10%左右的价位抄进,如万科A11月10日的折价甚至达到19.49%,而像苏常柴A11月5日的折价也有14.62%,还有三木集团、欣龙控股、金马股份、科陆电子等,短期内或多或少还有一定的套利空间。而平价或溢价介入的,如远兴能源、广陆数测、海通证券等(参见第48期“数据资料”),则说明该股具有更高的股权投资价值,就如同前些年火热的股权投资交叉持股一样,很多公司都曾低位持有另一家公司股权,几年过后盈利丰厚,而眼前火爆的大宗交易或许正是鸳梦重温的先兆。
而从近期大宗交易的买卖双方席位来看,也印证了这种可能。大盘自10月28日创新低以来,大宗交易买卖双方席位显示主要集中在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瑞银证券、申银万国、中金公司等相关席位,而卖方则集中在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等相关席位。买方的相关席位很多都与QFII和私募基金有很大关联,特别是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证券营业部更是多家QFII和私募集中之地,而瑞银证券的外资背景也极具想象力。-
相关报道:
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