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证指数下跌六成 A股未现明显空仓潮(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7日 0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证指数下跌六成A股未现明显空仓潮(2)


  值得一提的是,月度新增空账户数在2007年8月和2008年6月有两次明显放大。实际上,2007年8月所有的数据都存在异动,空账、新开、销户数均大幅高于相邻月份。这一方面是账户清理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与指数高位快速拉升有关。

  2007年8月,上证指数在快速拉升到4500点后并未停留,直上5200点平台,几乎复制了5·30以前的疯狂拉升行情。所不同的是,彼时,市场的恐慌心理空前突出,“泡沫论”激辩异常,保守与激进并存。于是,有了新高的378.05万户开户进场,也有了在剔除200.65万休眠账户后,仍然有234.27万个账户选择了空仓,为月度历史最高数据。

  现在看来,不能不说,有不少的投资者在5000点高位后选择了获利离场,基本维持了收益最大化。

  而另一个集中空仓潮显然没有这么幸运。2008年6月3日起,两市迎来了罕见的十连阴,上证指数由3459点狂跌665点到2794点,跌幅达20%。

  此次的连跌造成市场的恐慌在账户统计数据上得到了体现。6月两市新增空账户数100.78万户,远高于5月份账户清理完结后的26.17万户,几乎恢复到了2007年底水平。新增开户数则进一步萎缩到96.7万户。此前的4月份为152.8万户,5月下滑到105.3万户。

  好在7月份空账户数并未继续放大,恢复到了今年以来的50万户水平,为50.66万户。

  由此可见,只有在行情出现极为异常的暴涨和暴跌之时,投资者才会表现出明显的空仓意愿,即便是在2007年11月和2008年1月,大盘从高位开始跳水时,空仓数也没有异动。

  因此,仅从空仓账户数的变动来看,尽管上证指数已经从最高点下跌了60%,大多数投资者,尤其是散户选择了“死扛”套牢,空仓潮没有集中爆发。

  散户“死扛”套牢的隐忧

  记者了解到的一些个人投资者的情况也证实了上述结论。记者在多个城市随机抽查的20位个人投资者中,只有两位表示已经空仓,其余的投资者要么满仓深度套牢;要么在大部分套牢的同时仍然以少量资金做短线。除特殊情况急需资金,没有一个投资者愿意割肉离场。虽然大家的言语中仍旧不乏痛惜和抱怨,但是提及后市,大家还是愿意选择坚持,即便所持市值已经跌去了80%。

  散户的坚持除了下跌太快反应不及时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投资者更趋专业和理性。相比5·30前和5500点时的迷茫,投资者对于今年以来的持续暴跌,似乎更多地选择了接受和忍耐,市场的恐慌情绪没有刻意放大,心态上更加理智。投资者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像原来那样习惯跟风。

  深圳的陈小姐可以算是新一代股民的成熟代表。不到30岁的陈小姐在最高价时重仓了一只股票,市值最高达到200多万,目前只剩下30来万。尽管如此,陈小姐还是冷静地向记者分析其操作思路。她称,自己和丈夫两人的年薪为25万,打算从9月起每月拿出一万元补仓手中股票,连续补个五六年,以拉低成本。“等到大行情来的时候,我就可以坐收厚利了”。

  陈小姐在憧憬的同时还强调了其对手中个股基本面和行业政策面的深入研究。“我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补仓决定的,至于股价的下跌,我倒希望跌得越多越好,那样我补仓的成本会更低。”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散户都有跟陈小姐一样的打算。在经历本轮暴跌的煎熬后,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开始清醒地意识到,“股票不是自己能玩的”。于是,等解套或者少亏一点之后将抛售,换股,甚至清仓离场,成为许多短线被迫做成长线的投资者的现实选择。

  隐患由此产生,在深度套牢可以减缓抛售压力的同时,一旦行情反弹,随之而来的解套和少亏割肉盘,很可能由支撑力转变成为反弹的阻力,其反弹力度越强,上行的抛压阻力越大。

  也正因为如此,接受记者访问的业内人士认为,“后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行情将以多次的反弹为主。在有意离场的账户被充分清洗之前,除非政策面急变或者有大资金的强势持续介入,否则,行情低迷向下的趋势难以改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上证指数吧 】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