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广州万隆:谋取造顶行情利润的秘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1日 16:16 新浪财经

广州万隆:谋取造顶行情利润的秘籍

  

  提要:大盘转为反复震荡造顶阶段,特点是:上升与下跌呈阶段性,升跌速度减缓,热点高速切换。操作策略是:从追高杀跌转为高抛低吸,从中线持股转为短线炒股,从捕捉主热点变为预测下个热点是什么。

  大市转为反复震荡造顶阶段,行情特点在悄悄地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行情特点的截然不同,操作策略上也要作重大的变化,也要采取适应新形势、新行情、新特点的操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稳操胜券。从全力以赴捕捉主热点改变为,全力预测下一个热点是什么。

  一、震荡造顶行情的特点。

  前一阶段大盘处于主升段,其特点是:上升幅度大,连续性强,速度快,有明显的主流热点。然而随着主升段的结束,大盘步入崭新的造顶震荡阶段,大盘走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1.大盘上升与下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从上周四开始大盘就走出连续的上升行情。而上周初,大盘则连续三天下跌。从总体上看,是震荡造顶的行情。从局部看,就是阶段性下跌与阶段性上升交替进行,的行情。

  2、升跌速度明显减缓。上升,大盘以盘升为主。像周三这一轮大盘上升最快的也就是2.16%。而主升段中的5月11日,大盘当天就上升4.26%,并且连续几天上升幅度超过3%。这意味着大市从急升转为盘升。

  3、从天天创新高,转为高位略创新高、低位略创新低。天天创新高是主升段的基本特点。而最近则:每一次上升都略微超过上一次的高位就停止了,每次下跌都创近期新低之后又不再跌了。这就是近期行情发展的新特点。

  4、热点高速切换。主升段大盘有十分明显的主热点,这就是有色金属和稀缺资源类。但是到了震荡造顶阶段,大市就完全没有了主流热点。其热点持续性极短,一天一个样。像本周一是钢铁板块,周二是有色金属板块,周三是汽车板块。热点在高速轮转,没有持续性,是震荡造顶的基本特点。

  二.震荡造顶阶段的操作策略。

  其一,从敢于追高杀跌转为高抛低吸。在主升段的时候,操作策略是要敢于追高杀跌。当时大盘从3月中旬起步,一直连续上升、中间极少有回调的机会,你不追高就根本没有买入的机会。但是大市步入震荡造顶阶段之后,再继续采取追高杀跌的方法就要吃大亏,就要导致亏损。因为每一次创新高之后,大盘都要做一次阶段性的调整,投资者一追高就被套,就要被接下来的调整搞乱心态。同样震荡造顶阶段,股民一见跌破重大关口位,斩仓离场之后,大盘又不断上升了。所以投资者在新的行情里面,一定要及时放弃前一阶段十分成功的、追斩杀跌的操作策略,转而采取截然不同的、高抛低吸的操作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适合全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才能捕捉到新的获利机会。如果投资者不切换操作方式,结果只有一个——亏损、亏损、再亏损。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在大市急跌、并且舆论一致唱空的时候,敢于抄底,是投资者最难做到的。因为敢于追高——前一阶段的操作策略,比较符合人性。而高位抛出,毕竟是有获利,比较容易做到。敢于在大盘破位的时候抄底,完全违背人性,是要有相当的胆略和勇气。

  其二,要从中线持股转为短线炒股。主升段指数持续大幅上升,主热点连续攀升,甚至是掀起涨停板攻势,只有中线持股才能享受到主升段的暴利。但是大盘步入震荡造顶之后,行情明显呈现阶段性的上升或下跌。这时仍采取中线持股的方式显然就不合时宜,不符合新的情况。因此投资者要及时改为短线操作,有一成左右的利润、甚至更少,就要及时落袋为安。与主升段中一旦持有主流热点,哪怕是获利3、4成都不能抛出,截然相反。要从主升段的持久战转为震荡阶段的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其三、要注意热点的高速切换,从全力以赴捕捉主热点改变为,全力预测下一个热点是什么。主升段有一个明显的主热点,只要捕捉住它就能获取大利。所以主升段中我们的操作策略是,全力以赴捕捉主热点。但是到了震荡造顶阶段,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热点天天切换。这时候捕捉热点仍然采取敢于追高的方法,肯定要吃亏的。目前绝大部分热点都是,今天表现得光辉灿烂,明天却软下来了,后天甚至就大跌了。所以这时捕捉热点的重点就是要预测明天会走什么主热点。

  当然,这都是从战术来看的,从战略上看,最重要的仍然是:回避年底大调整。

   (广州万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