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家 > 正文
 

投资者应关注业绩止跌回升品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05:33 中国证券报

投资者应关注业绩止跌回升品种

  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 李先明

  近期领跌市场的不少权重品种主要是受到来自技术面和短期获利盘抛售的压力,但从其基本面判断,这些A股市场上的优势品种进一步调整的合理区间预期会比较有限。

  我们认为,业绩增长仍然是下阶段市场关注的焦点。因此,建议投资者不妨参考以下
两条主线———处于行业景气度回升以及行业竞争持续,但公司盈利有望改善的品种。

  钢铁、通讯景气回升

  从近期的市场环境判断,我们认为钢铁、通讯等行业的景气度已经逐步有所回升。同时,行业间的并购联合也为钢铁类个股带来活跃的机会。

  以钢铁行业为例。目前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钢铁产品价格均在缓慢回升当中。在前不久G武钢、G

鞍钢相继提高了3月份产品的销售价格后,近期G宝钢也宣布把第二季度的产品价格上调13-18%不等,涨价幅度远超出市场预期的5-10%,显示钢铁企业对未来的市场环境普遍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行业间的并购联合也为钢铁类个股带来活跃的机会。受产能过剩、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影响,部分钢厂从2005年开始,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使得部分缺乏竞争和规模优势的小钢铁厂陆续退出市场。同时,钢铁行业中的优势企业在近期也纷纷展开了兼并或联合的行动。如前期鞍钢与本钢的强强联合、世界钢铁巨头米塔尔入主华菱管线、阿赛洛收购莱钢股份等等。钢铁行业并购和联合的频频涌现,在进一步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为钢铁类个股带来了理想的炒作题材和活跃机会。

  在证券市场上,钢铁股的股价已经逐步反映其行业基本面的负面因素。在市场的策略从积极逐步转向防御的背景下,这些业绩有望从阶段低位逐步回升的行业所面临的“持有价值”,有望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

  同时,对于G宝钢和G武钢等承诺有高派息的公司,其中长期的持有价值也已经非常突出。以G宝钢为例,其承诺未来3年的每股分红不低于0.32元。以G宝钢目前约4.15元的股价计算,G宝钢未来3年的分红收益率有望达到8%左右,远高于同期国债收益和一年期贷款利率。因此,即使把G宝钢当作债券来持有,其收益率也相当不错。

  和钢铁行业相类似,目前通讯行业在国内3G即将进入商用、

数字电视改造等因素刺激下,行业景气度也在逐步得到恢复,行业中的优势公司的盈利状况正逐步得到改善。对于这些业绩有所回升品种可能面临的交易机会,同样值得投资者关注。

  汽车、机械盈利改善

  尽管

汽车行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产能过剩和竞争压力仍然会比较沉重,但从近期汽车行业的表现来看,汽车盈利正在逐步回升。机械行业中部分公司因需求旺盛,盈利状况同样有望改善。

  经历了前期的持续下跌之后,目前不少汽车类个股的股价已经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其股价对行业和公司的负面因素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体现。同时,我们注意到,虽然受产能过快增长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经营压力持续加重,但目前国内的汽车需求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的的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570.77万辆和575.82万辆,产销率达100.88%,销量同比增长了13.55%,显示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需求依然相当旺盛。

  因此,虽然国内汽车产能的过快扩张,使得汽车行业整体的盈利改善压力仍然突出,但在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的背景下,我们预期部分新产品投放速度较快,单车盈利能力突出的公司,其盈利逐步回升给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仍值得关注。

  和汽车行业相类似,前两年盈利的大幅提升导致目前工程机械行业的竞争持续加剧,行业景气度也持续回落。但我们认为,一方面,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较快,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尤其奥运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启动,也为工程机械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诸如中联重科、天地科技等行业中的优势企业,在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支持下,其逐步走出盈利低谷,业绩稳步回升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由此也为其带来了中长期的投资机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