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家 > 正文
 

叶信才:春季效应结束 大盘寻支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9日 07:4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叶信才:春季效应结束大盘寻支撑

  □兴业证券 叶信才

  随着3月7日一根长达30点大阴线击破30均线,昨日继续抵抗下跌,本轮行情的调整态势已经日趋明显。在此,我们对本轮行情进行简单回顾,并对后市作一展望。

  “春季效应”演绎充分

  在证券市场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与有效市场理论相反的现实情况是市场经常存在着某此特定的效应,比如“星期一效应”、“1月效应”、“小盘股效应”等。我们十几年的证券发展历史表明,每年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春季效应”。一般来说,春季效应高点时间大部分是在3、4月,若延伸到6月份,则主要是由于春季效应的启动时间比较滞后。

  本轮“春季效应”的发动时间是比较提前的,可以称得上是跨年度行情。观察十几年的股指运行,跨年度行情仅仅存在于2003-2004年之间。本轮行情具有股改背景的政策支撑,股指最大上涨幅度22.5%,但由于股改的财富效应,且G股复牌首日不计入指数,实际上不少个股的上涨幅度远大于股指涨幅。从个股的上涨幅度及股指的运行时间,本轮春季效应已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再考虑到上市公司业绩下滑以及再融资压力等,笔者认为股市短期内上升动力已不足。

  我们判断下一轮的起点将在6月开始,这将是2001年6月最高点之后的五周年,符合江恩周期的时间周期。同时,沪深股指重要两个低点位置都是相隔10.5个月,同时也指向今年6月。长周期、中周期都指向今年6月,预示着6月是一个重要时间周期。

  至于短期的股指运行,我们判断支撑位将在1200-1227附近。1227是本轮上升幅度的一个黄金分割位。而1200点是上升楔型的起始位置,按照技术理论,上升楔型的下跌幅度将是图形形态的起始位。

  时机抉择策略更优

  面对着喧嚣的“春季效应”过后的寂寞和荒凉,采取何种策略应是重点思考的问题。

  从国外的投资理论学派来看,“买入并持有”资产策略和“时机抉择”策略是相对比较对立的两大学派。前者是指在长期的时间区段内不断吸纳并坚持持有所选定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战略;后者是在市场非强有效的背景下,采取以进出场时机的判断为基础,进行资金管理的策略。

  在国外,这两种投资策略都有领风骚数年的历史。从统计数字来看,买入并持有的投资策略比时机抉择投资策略能取得更好的投资收益。但是,我们认为,投资策略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一定风格的投资策略自身是否符合当初的市场环境才是关键所在。当前的A股市场有效性程度、2006年风险特征、投资者心理行为及宏观经济特征都不符合买入并持有的策略背景。

  沪深证券市场虽然发展十多年,但根据各种实证分析表明,目前市场仍处于弱有效的状态;同时与国外风险特征相比,我国系统风险所占比重约66.7%(国外系统风险比重25%)(数字来源:波涛《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性分析》),投资组合并不能分散比重大系统性风险。我们认为,频繁的制度变迁使得投资者不得不考虑应对系统性风险。同时,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经济利润呈回落之势,表明以价值判断为基础的“买入并持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大风险。在这种背景下,时机抉择策略的优势将彰显。另外,我国国内A股市场的时间周期效应也为时机抉择策略的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证券时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6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