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十个月时间 市场主体发生深刻变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 11:44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 |||||||||
去年5月份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至今已经持续了10个月的时间。在各方的努力下,目前沪深两市股改市值都在50%左右。回顾股改以来证券市场发生的变化,我们感觉到股改确确实实给市场主体如上市公司、大股东、流通股东和中介机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股改通过提升市场投资价值、给市场注入活力,推动了市场的牛熊转换。 大股东:由漠不关心到市值考核
最近深圳市国资委明确提出,未来将对深圳市市属上市公司实施市值考核制度。对大股东而言,改革逐步改变了其对证券市场的看法:由改革前对于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漠不关心,到当前非常关心股价的波动,甚至部分大股东制定相关措施、比如对上市公司高管进行市值考核——这在以往的A股市场是不可想像的。 一方面,在股改期间,大股东、上市公司开始关注股票的市场表现,其更多的原因来自于股改能否通过。股改以来4、5家未能顺利通过股改的公司,大多在投票之前已经初步在盘面上有所反映。股票市场的提前反映效应,是令大股东和上市公司高管高度关注市场表现的原因。 另一方面,从更加深层次原因来看,引发这种改变的根源在于,大股东开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全流通背景下股权的价值。随着股改的全面完成,全流通带来的上市公司股权的良性并构和恶性并构案例,必将对股权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刻:高股价将为大股东通过换股方式并构其他公司股权,带来成本上的优势;而相反,显著低于公司合理估值的股价,将成为其他公司收购的对象。事实上,这种基于并购的考量也正是推动大股东对上市公司高管进行市值考核的根由之一。 境外机构: 资金流向发生改变 由于股改的推进,境外机构也逐步改变对A股市场的看法,由此引发了其资金流向的逆转,而部分优势企业的股改更是成为了境外机构追捧的核心目标。 事实上,QFII制度之初,外资进入中国并不踊跃。申报QFII资格的境外机构并不多,同时一些申请QFII资格的机构仅仅只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额度申请不大;而且,即便是已经申请到额度的QFII,也没有将资金投入到A股市场上来。从统计的数据来看,QFII一度将接近50%以上的资金以人民币存款的方式投资中国,这种情形甚至引发了外管局的高度重视。 但股改启动后的情况则完全改变。一方面,已经进入的QFII不断申请增加额度,而没有提前进入的外资机构,则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进入A股市场。于是,外资的强烈投资欲望与QFII额度之间形成了压力,进而造成了部分优势股票在A股和其它市场之间形成了罕见的“剪刀差”。如,万科B股的价格高出A股20%左右,鞍钢新轧H股对A股的溢价也在15%左右。另一方面,已经在A股成功获得QFII资格的外资,对于股改中的优势企业的机会非常关注。比如,部分QFII自身通过参与万科、招行的股改,成为了相关股东。在此前并未持有相关股份的背景下,瑞银股改期间持有了7280万股万科,瑞银、花期、美林和汇丰在股改期间累计持有1.6亿股招商银行。 中证投资徐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