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家 > 正文
 

行业回暖走出低谷 汽车股行情点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 08:52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行业回暖走出低谷汽车股行情点燃

  银河证券 赵胜利

  昨日下午,在长安汽车和一汽夏利带领下,汽车股大幅反弹。其中长安汽车涨幅超过8%,成为汽车股行情领头羊。究其原因,汽车行业走出低谷是汽车股行情的基础,而解禁政策实施无疑锦上添花。

  汽车行业开始走出低谷

  支持汽车行业复苏的主要理由:从季度数据看,轿车销量从2005年二季度开始大幅增长,到2006年1月旺销势头得以保持;从年度数据看,轿车销量在经历2004年增长率下降后,2005年增长率开始回升;从财务数据看,汽车行业利润总额从2005年二季度开始回升,利润率保持稳定,走出2004年四季度和2005年一季度形成的低谷。

  从季度数据看,轿车销量增长率从2004年一季度至2005年一季度逐步下降。在这个阶段,单季度轿车销量维持在50万辆左右。从2005年二季度开始,轿车销售开始转旺。单季度轿车销量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70万辆水平,同比增长率达到30-40%。2005年四季度更是创出85.4万辆的好成绩,平均每月销售轿车28.5万辆。

  2006年1月,汽车销售同比大幅增长,高于市场预期。其中,轿车销售29.6万辆,同比增长94%;运动型多功能乘用车销售1.48万辆,同比增长23%;多用途乘用车销售1.3万辆,同比增长87%。

  2003-2005年连续三年一月份轿车销量维持在15万辆左右,而2006年一月轿车销量达到29.6万辆,同比增长94%,远远高出市场预期。从环比看,1月销量虽然低于2005年12月销量水平,但是高于2005年四季度平均单月销售水平(28.5万辆)。

  从年度数据看,2005年我国汽车和轿车销量比上一年分别增长11%和19.8%。轿车销量在经历2004年增长率下降后,2005年增长率开始回升,已经接近20%。轿车在汽车中的比重不断提高,2005年轿车在汽车总量中的比重为48.5%,比上年提高了2.81个百分点。在轿车销量中,自主品牌的产品已占25%以上。

  从财务数据看,汽车行业单季度利润总额和利润总额率从2004年二季度开始同步下降。2005年一季度达到冰点,利润总额只有76亿元,利润总额率为3.3%。从2005年二季度汽车行业逐步走出低谷。利润总额率稳定在5%左右,利润总额达到140亿元,是低谷时期的两倍左右。预计2006年汽车行业将结束持续两年的负增长,利润总额增幅有望达到9%。

  轿车走进家庭势不可挡

  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21世纪的中国开始进入汽车社会。从2001年开始,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的趋势不可阻挡。2001年私人载客汽车数量年新增量突破100万辆,2003年突破200万辆。这种现象和日本六七十年代雷同。预计持续15-20年。目前我国千人拥有汽车大约为24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0辆/千人)。截至2004年底,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亿,城镇家庭1.8亿户。到2020年,不考虑新增城镇人口因素,如果50%城镇家庭拥有汽车,则私人载客汽车达到9000万辆,轿车年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

  沪深汽车股估值偏低

  1月初,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要求各地必须在今年3月底前对“限小”政策解禁。2月15日,上海公布“限污不限小”政策,允许符合环保要求的小排量汽车上高架。随着“限小”政策的解禁,被压抑的小排量汽车消费需求得到释放。1月份小排量汽车的主要生产厂家长安汽车、一汽夏利和

奇瑞汽车销量大幅增长。这是长安汽车和一汽夏利等股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动力。

  我国的汽车行业处于成长期,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成熟期,在预期收益率相同的前提下,从理论上讲,国内汽车股市盈率应当高于国际水平,而现在的情况是低于国际水平。这表明在股市国际化过程中,汽车股价值被严重低估。其中完成

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更低。

  国内整车重点上市公司市盈率中值为9.6倍,相当于国际水平(15倍)的六成;零部件行业重点上市公司市盈率中值为15.5倍,相当于国际水平(21.7倍)的七成。随着汽车股行情的展开,被低估的汽车股价值将被重估。重点推荐G曙光、

宇通客车、G上汽、G江汽和G江铃这五家估值最低、业绩增长潜力最大的整车企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