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家 > 正文
 

专家访谈:千三会否构成行情障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13:07 中国证券报

专家访谈:千三会否构成行情障碍

  主持人:徐海洋

  嘉宾:武汉新兰德 朱汉东;国盛证券 王剑

  主持人:昨日市场受阻千三关口,冲高回落,宽幅震荡。虽然指数绝对跌幅不大,但大盘的震荡幅度和成交量水平却创反弹以来新高,多空双方明显分歧。如何理解大盘在千三关
口的踯躅?带有较长上下影线的阴线是否表明市场步入短期调整阶段?大盘调整的原因和空间如何?投资者又该如何应对?

  调整后仍有上攻潜力

  武汉新兰德朱汉东:周二沪综指盘中的震荡加剧,表明大盘在目前的相对高点出现了一定调整压力。从基本面上看,周一国务院发布的《通知》明确了适时推出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有关方案,为资金合规入市创造条件。这项利好措施对市场起到了明显的刺激作用,使大盘短线出现了加速上攻的形态。但从技术面考虑,沪综指经过年前的持续上涨之后,累计升幅已十分可观,周K线也出现了罕见的8连阳,市场风险正在不断累积,并呈加剧势头。开年后的长阳更使得沪综指对5日均线的乖离率进一步扩大,技术上调整压力已十分明显。因此,在1300点整数关口面前,沪综指出现调整的欲望也十分强烈。

  面对千三技术关口和心理层面的压力,沪综指出现短线调整的可能性较大。但去年末启动的此次跨年行情强势特征十分明显,沪综指每次调整的幅度都不大,因此,虽然再度面临千三压力,但大盘调整的空间也会相对有限。而且周二沪市成交量达到了200亿元的水平,量能的明显放大表明市场多头力量仍然比较顽强,下档买盘的力度也较为强劲。虽然多空双方出现了明显分歧,但市场中积极做多的心态使得个股走势仍然活跃,涨停个股也不在少数。因此,后市大盘将呈现高位震荡格局。如果沪市量能继续维持在150亿元以上的水平,沪综指将有望在10日均线附近企稳。而且在调整充分之后,仍有继续上攻潜力。

  大盘出现高位震荡后,个股走势的差异性将进一步显现。前期涨幅较大板块中丰厚获利盘的涌出,将使其出现阶段性调整走势。例如在石化板块中,扬子石化、齐鲁石化已有破位下行的趋势,而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指标权重股也有明显的调整需求。虽然中金黄金仍然保持强者恒强的风范,但有色金属板块中的其他品种已出现分化走势,短线追涨者无疑成为主力派发的对象,因此应采取回避风险的减磅操作策略。对于本轮行情中涨幅不大的蓝筹品种,它们在比价效应之下估值水平已明显偏低,补涨行情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要趋势。加上年报披露日程临近,投资者应尽量增持业绩增长明显、成长性佳的个股,它们有望在未来市场中出现强劲的补涨行情。

  反弹目标应在千三之上

  国盛证券王剑:宽幅震荡的市场走势表明目前股指经过较长时间上涨后,内在调整压力在不断加大,多空分歧明显,个股也出现了分化。但目前而言,市场多方依旧具有较强的实力,后市大盘仍有继续向上的动力。

  本轮行情启动至今,已经延续了两个多月,指数最大涨幅超过20%,相当一批个股的最大涨幅超过50%,而以中金黄金、云铝股份、驰宏锌锗等为代表的强势领涨股更是出现了超过100%的涨幅,说明在近期行情中,个股的表现相当活跃。从盘中个股表现来看,拉动此次行情上涨的动力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有色金属类的群体,另一个是股改类个股。特别是一批对指标有较大影响个股理想的股改方案,直接刺激了行情的活跃。同时,市场对2005年年报业绩的炒作也提前展开,其标志就是以中国石化为代表的个股强劲走高。正是由于多个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才有了目前连续八周上涨的行情。但随着股指的不断走高,个股的累积涨幅已经较大,股改对市场的刺激作用也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市场向上的动力正在枯竭。同时随着市场的不断上涨,解套筹码也越积越多,需要有一次集中释放的过程,这就造成了周二盘中的回调。

  但就力量对比来看,市场多方依旧占据优势,因为仍有部分指标股还有股改预期的支撑作用,如即将复牌的清华同方、招商银行、兖州煤业、火箭股份、福耀玻璃等,它们对短期市场仍有相当的助推作用。其次,在业绩公布初期,一些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将率先公布年报业绩,其对市场也有正面作用。而目前真正有下跌空间的是那些业绩下滑的绩差个股,但它们对股指的影响有限,难以产生太大的作用。

  从技术上来看,本次行情应该是前期千点止跌反弹行情的延续,按照量度空间计算,其反弹目标至少应在1300点到1350点之间。所以,目前的下跌也仅仅是上涨行情中间的调整,本轮行情还没有结束,后市还有再创新高的空间。后市大盘再度出现持续上涨行情之后,股指才会进入真正的回调休整期。但要指出的是,就行情演绎的时间来看,市场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虽然大盘还有向上空间,但市场风险也在加大,操作上不宜追高。而如果市场再度出现持续拉升走势,则需考虑逢高适当减仓操作。

  新浪财经提醒:>>文中提及相关个股详细资料请在此查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