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家 > 每日大盘评述 > 正文
 

郭燕玲:新行情将从1300点起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 07:59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郭燕玲:新行情将从1300点起步

  近期上证综合指数展开了近半个月的拉锯式横盘走势,市场在1300点附近的多空争夺非常激烈。虽然此间市场成交量日见萎缩,但屡屡在投资者对1300点失守担忧加重之际,市场总有神秘之手又将指数有惊无险地拉回到1300点上方。那么1300点能否成为上证综合指数三年多来的坚实底部,成功封杀股指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呢?

  1300点可能成为坚实底部

  首先从政策因素分析,“9.14”行情被认为是政策预期诱发的反弹行情,虽然后市的表现反映出当前的A股市场政策效用性越来越低,10月份的A股市场没有因此而走暖,而且从表象观察似乎近似麻木,但不可否认旨在恢复市场信心的政策倾向性初见端倪,给出了积极的信号。从投资心理学角度出发,市场心态总是从过度悲观逐步演变到极度疯狂,因此政策效用从量变到质变并不是不可期待的。在1300点附近管理层屡次发布相对利好的政策,其实是在不断改变市场心理预期,逐步实现市场心态的转变。

  政策因素影响市场走向的关键是政策预期和市场心态何时达到同向共振点。11月2日黄菊的讲话再次成为指数上涨的政策依据,显示政策导向和市场走向有进一步趋于同向共振的迹象,笔者预计随着共振频率的加快,共振的幅度也会日益增强,并最终成为触发市场上涨的直接动力。

  其次从近期的市场热点分析,在此次回调后的三次下探1300点过程中,长江电力三次扮演了市场救世主角色,其强悍的拉升最终都成功地激发了市场人气,并带动整个市场回升。因此近期的长江电力已成为大盘走向的风向标。

  笔者认为长江电力的持续走强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长江电力基本面所兼有抗周期性和良好的成长性打消了其上涨过程中的沽空压力;二是随着加息等宏观调控的深入,为了规避不确定风险,基金持仓越来越集中到这些防御性投资品种上来;三是市场多头主力有通过人气股激活市场的意图。随着长江电力的走强,一批具有同样特性的股票也跟随走强,其中电力能源、高速公路、医药等等都逆大盘走强,因此笔者认为市场已经具有了一批先于大盘的股票群,这也是市场实现转势的重要信号。

  从上述因素分析可得,目前在1300点构筑市场底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无论从政策还是从市场热点的涌动迹象看,指数下跌的空间基本已经封杀了。

  未来行情演绎将以政策为契机

  笔者认为近期市场的盘整是对一些突发性政策的消化过程,以及对未来政策预期的前期调整。10月份中国证监会出台的“券商发债融资”和“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两个管理办法,是从市场资金扩容方面入手以增加投资需求,但是也让市场联想到未来的扩容,加上10月29日的突然加息和A股H股发行定价国际接轨等心理预期,使得针对整个市场的融资压力和估值压力同时增加。由于投资需求增量鲜明的选择性(保险类资金对投资对象的严格限制)与当前针对整个市场的融资压力、估值压力无法抗衡,所以短期后者对市场的影响力度明显强于前者,对指数上涨有明显的压制作用,同时在市场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基于股价接轨预期的资产配置方面的调整。

  要改变这种市场心理预期及其负面效应,最主要的还是市场政策因素。因为加息虽然将影响未来资产配置的调整,但因幅度有限,并不会大幅调低整个市场的价值中枢。而政策因素将改变投资者对市场的评估标准,真正改变投资心态。在诸多政策中融资定价原则和新股发行的恢复是近期最可能出台的政策,也是短期对市场信心影响最大的因素。因此关于新股发行询价制度、A股H股市场同时发行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将成为诱发新一轮行情的契机。

  防御性和成长性将成新热点

  第三季度报表显示虽然整体水平仍大幅度提高,但宏观调控还是对敏感行业产生了消极影响,此次加息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影响也会在未来的评估过程中逐步明朗,但总体而言,防御性投资成为应对宏观调控最有力的对策,这已经在市场调整中得到了印证。而且在加息预期没有减弱的背景下,将强化这种投资策略的市场羊群效应,吸引更多的风险厌恶者,所以具有明显的防御性特征的行业和企业将受到市场青睐。与此同时,股市还始终是一个发现价值、注重成长回报的投资市场,随着近期对僵化的价值投资理念的质疑,成长性开始重新成为市场的主要投资依据。因此未来的市场热点将建筑在防御性和成长性的共同体上。据此判断,笔者认为长江电力因兼具上述品质,将有望成为多头展开攻击行情的领头羊,并带动具有同样特征的股票群体。此外一批历年来分红优厚、经营稳定但又不被市场广泛看好的个股将展露投资机会。从行业增长趋势分析,电力、交通运输(如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食品饮料、医药等稳定增长行业应受到关注。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研发中心 郭燕玲)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