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家 > 王栋 > 正文
 

王栋:补缺之后期待第二攻击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 08:1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王栋:补缺之后期待第二攻击波

  江苏天鼎 王栋

  上证综指5连阳逼空走势留下的唯一缺口,在昨天被完全回补。曾经有分析认为,只要1414-1422点的缺口不予回补,大盘就是强势,有望出现持续大涨;反之,行情就堪忧。事实果真如此吗?市场第二攻击波还会有吗? 

  资金面“外强中干” 

  昨天早盘沪市第一个小时成交额就超过了50亿元,但是指数却攻不上去,就是因为“博傻”低价、超跌板块的资金在获得暴利后开始撤出了。尽管二线电力股、次新医药股、中小板等吸引了一批资金入场,但还是难敌近期活跃资金的抛售压力。仅仅两个交易日就完全回补了“9.20缺口”,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当前行情与著名的“5.19行情”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宏观调控的市场背景、主力机构多年来的分化瓦解、活跃资金不同的操作偏好,造成了唯一缺口被立即回补。这与“5.19”行情重要缺口数年未补的情况截然相反。 

  在井喷之后,市场终于回归了冷静。深入研究股市的外围环境,可以发现“宏观调控继续严抓不懈,落实‘国九条’坚定不移”,这就是现在股市面临的大局。在这样的大局下,证券市场的资金面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因此后市继续普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解读5个交易日的喷发行情,正好可以从这一点上得到注解:在熊市中普遍被套的各路资金,抓紧机会自救,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挽回损失。这种以套牢资金自救为主的初级阶段行情,点多面广,因跌幅大而表现出弹性强的特点。但是依靠这种动能推动大盘持续上扬也是不现实的,毕竟达到自救目的的资金将会转战其他品种甚至全身而退,而不会在业绩不佳、题材贫乏,与新投资理念和盈利模式很难兼容的品种上长期恋战。 

  构筑攻击平台 

  当然,在目前背景下,并不是说回补缺口后市场就变得悲观了,这促使我们客观、全面地认识现阶段行情。“抓紧落实国九条”是行情得以继续展开的最大动力。基于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抓紧落实“国九条”仅仅属于“提纲挈领”型的利好,因此后市必将有一系列具体措施出台,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必定延续相当长时间,这就为大盘向上拓展空间带来了良好机会。 

  在技术面上,笔者认为调整的出现有利于行情深化发展,缺口回补之后将构筑第二攻击波的平台。昨天调整,两市合计携带接近320亿的量能,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表明市场承接力度非常强大。考虑到基金在5连阳中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收成,所以市场大主力入场参与价值型股票的驱动力是存在的,第二冲击波在大盘调整之后展开并没有什么大的疑问。就算是缺口回补,这在技术上也难以成为障碍,因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行情热点、资金性质将截然不同,所以两个阶段的行情各自具有独立性,缺口在上一轮获利资金的打压下回补,与第二攻击波展开的相关性微乎其微。 

  “补缺”之后“拾遗” 

  “补缺”告诉我们,实质上除了基金之外的其他主力资金呈现外强中干的本质,低价股、老庄股连续涨停的目的在于套现资金;相反,却是那些在5天热情洋溢的行情中保持冷静的股票,将出现后劲绵长的走势。昨天春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康恩贝(资讯 行情 论坛)以及中小板的凯恩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美欣达(资讯 行情 论坛)等,在大跌的盘口发力拔高,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大盘出现急升后的调整,也是热点切换的良好时机。绩优蓝筹股在行情的初期,往往不急于拉升,这一点几乎是一个历史规律,宝钢增发这一不确定性也制约了该板块的短期走势;而汽车、钢铁、电力、石化等行业在银根比较紧张的局面下,业绩普遍剧增的可能性大为减少,至于合理的、适度的增长,也很难吸引大资金来做大行情;至于基金重仓股和半年报所反映出来的券商自营盘明显增量,则是一个重大的机会,但是这两类主力对次新股的青睐也是有目共睹的;三线低价股尽管曾经领涨,目前热情却逐渐消退,笔者认为后市最大的风险恰巧在这个板块, T族股昨天密布跌幅前列就是一个信号。 

  综合分析各板块的现状,可以看出市场热点“形散神聚”的特点,也就是次新股板块在当前最有可能凝聚成行情的主流热点。回顾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中海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招商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贵州茅台(资讯 行情 论坛)甚至中国联通(资讯 行情 论坛)等的历史行情,都可以发现它们上市后首先都下跌30%-50%的幅度,随后产生大行情。那么目前沪市“6009”起始的个股以及深市“002”起始的中小板品种,就有望在秋冬季行情中成为主流热点,并进而带动2001年6月以来、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2200点破位后上市的跌幅巨大、没有机会炒作的品种走出行情。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