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与熊同舟:三个职业股民的奇幻漂流

2012年12月11日 10:03  现代快报 

  从6124点飞流直下,熊市走过五年,股民苦不堪言。而相对于普通股民,一些以炒股为生的职业股民更是对此有切肤之痛。

  据了解,职业股民这一群体在A股诞生不久后就已出现。最早的一批职业股民经过A股数轮牛熊转换,早已修炼“成精”,往往能在危险时刻幸运逃脱。而一些较为年轻的职业股民,则在本轮熊市中亲历了财富的灰飞烟灭。

  中国有多少职业股民?目前尚未听说有机构对此进行统计。但中国股市长期走熊,以此为生的职业股民群体,无疑承受着常人无法比拟的压力。记者采访的多名职业股民,甚至已面临生存难题。这也让一些专家提出,炒股,是否真的适合职业化?而对于缺乏投资手段的普通市民,又应该如何面对充满诱惑又极具风险的资本市场?

  □现代快报记者 赵士勇 刘芳 见习记者 刘元媛/文 张洪/策划

  数字

  一项调查统计显示,今年沪深A股总市值累计蒸发约4.3万亿元,计算到股民人均亏损高达7.68万元。

  三个职业股民的奇幻漂流

  70后职业股民的一天

  [人物档案]

  汪先生

  股龄:5年(2007年~2012年)

  炒股风格:稳健型

  最得意的事:2007年6月20日,大盘当日暴跌100点,但自己选中的天威保变却封在涨停板上,一天赚了8万多元。

  早上8点左右,吃完早饭后,汪先生出门开车到安德门的“办公”地点,打开两台电脑,一台用来看大盘,一台用来看个股。

  离开盘还有半个小时,赶紧先浏览下财经新闻。

  早上9:15,集合竞价开始了,汪先生进入工作状态。9:25,各只股票的开盘价格陆续出来,10点左右,汪先生决定买进。前一天晚上研究了2个多小时,汪先生拿出了10只备选个股名单。

  下午收盘,汪先生赶紧查看下当日个股涨跌情况,研究下涨停股票的类型。“收盘后看看这些就没什么事了,现在冬天嘛可以跑跑步锻炼一下身体”。

  作为职业股民,汪先生的生活很有规律,晚上7:30左右,汪先生又进入了学习时间。“我儿子做作业,我也做股市作业。”

  大起大落

  职业股民祝文英的经历堪称传奇,其大起大落的程度也让人唏嘘。记者在江宁的一个小区门口见到他,形象让人有点意外,蓬乱的头发,灰白的脸色,一件皱巴巴的红色夹克衫,看起来足有两个月没有换洗过。

  做股票软件创业失败,转型做职业股民——

  最火时手握2000万 现在一天开销不到20块

  从做股票软件到职业炒股

  1993年大学毕业后,祝文英被分配到仪征的国有企业财务公司上班,后来公司又组建了证券部。凭着自己的IT和金融专业方面的知识,祝文英成为公司交易和财务系统研发的团队带头人。

  1998年底,祝文英在众人惊愕的眼光中辞职,加入了某证券交易软件公司南京分公司。2003年,就在公司IPO前夜,他又选择了离开公司,独立创业。

  但随着电脑操作系统技术的快速突破,他所研发的股票分析系统DOS版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公司逐渐难以为继,多年积攒的资金也几乎消耗殆尽。

  没有了资金,也厌倦了上班工作,祝文英有一次突然想到,自己以前一直都在证券业,深谙金融证券知识,干吗不去做股票呢?

  从2004年底,祝文英正式成为了一个职业股民,用他的话说:“终于可以成为SOHO一族了。”

  贷款20万,成为操盘手

  2004年-2005年,正是中国股市上一轮大熊市的最恐慌阶段。当时管理层推出的国有股减持办法让市场坠入冰窟,后来推出的股权分置改革也处于争议之中。

  “我当时就觉得股改是中国股市的大机遇,待市场理解这个政策之后,一定会有大行情出现。”祝文英回忆道。

  但让他苦闷的是,当时的他手里只有创业后剩下的5万块钱。2005年初,他做出了让周围人瞠目结舌的决定——把房子抵押掉,拿到20万元贷款,拿来炒股票。

  但祝文英觉得这些钱还不够,他从证券公司了解到,当时有很多代客炒股都采用一种保证金方式为客户做股票,然后从盈利部分赚取提成,而如果发生亏损,则先从操盘手的保证金中扣除。于是,祝文英也如法炮制,他以5万元作为保证金,拉到了第一个客户,对方拿出20万元让他代为操盘。

  后来A股的走势也果然证明祝文英的判断是正确的,他用上述办法笼络了大笔客户资金,他也从行情的上涨中赚得盆满钵满。祝文英回忆道,当时最多时他手上掌握的资金就有近两千万,而他在2006年和2007年一年仅客户收益分成和浮盈就赚了四百多万。

  “当时我不是赚得最多的,但的确找回了之前创业失败的自信,而且让我觉得做职业股民挺好,既可以自己赚钱,也可以为客户赚钱。”祝文英说。

  熊市来临 又遭客户起诉

  2006年和2007年,无疑是中国股民最幸福的时光,祝文英每天的生活就是打开账户,看看又涨了多少,闲暇时就是参加客户邀请的饭局和站在证券公司的讲台上为股民传经送典。甚至在2007年5·30暴跌中,他也能神奇地逃脱,以至于他都觉得自己也是个投资大师了,他完全没有想到,一场股灾正在向他袭来。

  “我真是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当时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股民都太狂热了,谁也没想到6000点会是牛市的尽头。”

  直到2008年之后,祝文英出现了近两年来的首次大面积割肉,“当时一个星期就亏了几十万。”不光是自己的账户资金一天比一天少,投入客户的保证金更是飞快蒸发,直至连客户的本金都开始缩水。

  然而祝文英受到的打击才刚刚开始。祝文英为一位客户炒股时因保证金发生纠纷,最后,客户将祝文英起诉到法院,祝文英在一审和二审中均以败诉收场,而为了这场官司,祝文英奔忙了近2年,甚至房子也被法院冻结。

  而更让他心凉的是,当时才结婚半年的老婆竟然提出了离婚,这让他犹如五雷轰顶。

  一天开销不超过20块

  因为连遭打击,自己的炒股心态也严重失衡,为了能尽快赚钱还债,他的操作异常大胆,而在熊市中,这种操作是致命的,最后,不但自己的钱亏损殆尽,还欠客户一屁股债。“当时几乎就是在赌,明知道跌的概率大,但还是要硬扛,这是职业股民的大忌,但当时我已经走投无路了。”祝文英说,现在他已经没有钱炒股了,也不再接受客户的委托。

  “我现在很不愿意出去,股票也很少做了,主要是没钱。”祝文英带记者走进他的房子,里面的凌乱的确让人出乎意料,桌上、椅子上到处散落着与官司有关的材料、饭盒、方便面盒。

  “租的房子是朋友资助的,家里会主动给一些生活费,但也不好意思再向家里要钱。”祝文英苦笑说,“现在最大的开销就是抽烟,但只能抽得起7块的。”

  但是祝文英仍旧要看盘,在一个大桌子上,仍旧摆着他的几台电脑,他说这是他现在最值钱的财产,其中包括一台50英寸液晶电视,这是他结婚时女方的嫁妆。

  很多人问祝文英,如果不炒股,如果不做职业股民,如果安心工作,会如何如何。祝文英说,他的确后悔过,“如果一直在原单位干下去,就凭资历现在至少也能混个营业部副总,当年的同事同学现在当营业部总经理的就有5个。”

  临走时,记者对祝文英说,跑步也可以缓解压力。但他却一笑:跑步会累啊,累了就要吃饭啊,我现在一天只吃一顿饭,一天开销不超过20块。

  火中取栗

  尽管资产已过千万,但职业股民王笑(化名)依然清晰地记得十五六年前,一个折磨了自己许久的问题“光靠炒股,会不会为吃饭而发愁?”在炒股过程中,王笑坚定一个信念:有收入,才买股,没有收入坚决不买股。

  职业炒股20年,最难时靠打零工度日

  借钱贷款炒到千万资产

  从国营单位退出

  初入股市的1991年,王笑还在国营单位上班,但到1992年他就毅然地办了离职手续。那年他25岁,被认为正是拼事业的最好年龄。“当时周围的人都认为我是炒股票赚到钱才辞职的,实际上是因为我出来走了一圈,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再不想回到那种国营企业的氛围里去了。”

  辞职后不久,就遇到了第一次“股灾”。1993年2月份,沪指超过1500点,但在1994年7月回落到了300多点,王笑的多数资金则是在1400点时买进的。“第一次遇到这样惨烈的下跌,那段时间难熬极了。”不仅遭遇着“经济危机”,王笑当时还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二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在家没有工作,那个年代在别人眼里就是二流子。”最难让王笑忍受的是,自己当时没工作,在家都是靠父母资助,虽然暂时没有衣食之虞,但他想到了更长远的以后。“快到而立之年时我居然在家‘啃老’,以后父母不能资助我了该怎么办?光靠炒股,会不会为吃饭而发愁?”

  借钱抄底 成千万大户

  “光靠炒股会不会为吃饭而发愁?”的问题折磨了王笑两三年。1996年,他有了个决定:继续当职业股民,但在交易时间外,寻求其他可以赚钱的渠道。

  “干的都是临时工,为了挣钱有时候甚至同时干四五份,省下来的钱都投向了股市。”而除了临时工外,王笑还将打工挣来的钱投给了一个朋友开饭店,每年从朋友那得到一笔分红,积累资金买股。“前十年的炒股生涯基本上没赚到钱,最大的收获就是想通了个问题:炒股承受不起吃饭的压力,必须有其他的收入来源。”

  2005年,沪指跌破1000点,但职业股民王笑却比较淡定:一方面是因为1994年经历过暴跌;另一方面是他判断股指如果继续下挫,将会否定股改的意义。“只要不继续下挫,哪怕在1000点附近再横盘一年我都不怕,因为那时候我没有饿肚子的压力了。”

  直到2006年,他才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机。“2006年底,我自己的资金有70万元,从别人那借了55万元,再加上从银行借来的10万元资金,总共凑了将近140万元,全部投资买了华芳纺织和丝绸股份(现为东方市场)。”

  王笑回忆,“向银行贷款是用房子来抵押的,当时我把股票持仓单子打印了一份给担保公司,帮我办合同的工作人员就此见证了我‘翻身’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对他们的刺激是可想而知的。”

  2007年沪指6000点时,已有了四五倍收益的王笑麻利地获利了结。而在A股从1664点涨到3000点的过程中,他又抓住了浪潮信息这只牛股。精准地抓住两段行情,王笑赚得盆满钵满。

  但2010年成为千万大户后,王笑开始“收心”了。那段时间,创业板挂牌,同样带来了巨大的赚钱效应,但王笑因“看不懂”很少涉足这一块。最近两三年,王笑主要以蓝筹股为投资标的,虽然也受到熊市的冲击,但跌幅相对较小,目前资产仍过千万元。

  别把股市当就业市场

  “圈子内认识我的,都知道我专门炒股,遇到生人需要介绍自己的工作时,我也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就是职业股民,不能因为现在行情不好就看不起炒股的人。”不过,王笑并不建议年轻人将股市当就业市场。

  “见证了我翻身的担保公司工作人员说‘我也有50万元钱啊,我也要拿这些钱买股票。’他觉得能复制我的故事。”王笑介绍,“这个人50万元投入了进去,估计能剩20万元就不错了。我能成功他不一定能成功,因为我前面吃了10年的苦,他没见过。”

  回忆起自己的职业股民生涯,王笑认为自己很早就工作,即便是当了几年职业股民,但幸好是在30岁之前就想明白问题了。而现在不少年轻人开始工作时年龄已不小,再被股市耽误几年,等再想回归工作时,也许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知难而退

  2012年5月9日早上,天还没亮,陈海就再也睡不着了,一个人走到阳台上抽烟,不时看到一些邻居正在出门上班。“当时我就想,我该怎么办?就这么熬下去,还是另谋生路?”那一天,陈海决定不再炒股。

  熬过5年熊市,年轻股民决定退出:

  不炒股了,找工作却没人要

  5年的煎熬

  “表面的光鲜,其实这5年我得到的全是煎熬。”回忆自己5年的职业炒股生涯,陈海用了“误入歧途”这个词来形容。

  5年前,陈海还是一位在大江大河里奔忙的船老板。2007年3月的一天,陈海闲来无事便去网吧上网,看到一个人在看花花绿绿的K线图,当时就很好奇,于是忍不住凑上去和那人聊了起来,然而不聊不要紧,这一聊便将他的前途聊了进去。

  “当时还是牛市,那个人估计是赚了很多钱,当时去网吧看行情的,我一下子就被他勾进去了,觉得自己整天风里来雨里去才赚这点钱,人家坐在家里不动都比我赚得多。”面对如此大的诱惑,陈海辗转反侧……

  一个月后,陈海卖掉了货船,带着几十万元钱,找到一个会炒股的朋友,在朋友的指导下,开始了他的职业股民生涯。然而陈海却向记者吐露,其实除了刚开始还有点新鲜感和刺激外,5年来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没从炒股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陈海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对经济知识也不太懂,只会学技术分析。“刚开始行情好,赚了一些钱,可哪想到2008年就开始大熊市,不但赚的钱亏掉,本金也填进去近一半。”当时的陈海已经结婚,之后又先后有了两个孩子,而妻子又因为带小孩不能工作,所以家里的开支全部都押注在炒股上。“当时就想着每个月能运气赚点生活费,可是之后市场一直不好,炒股基本是看天吃饭,吃了上顿没下顿。”

  陈海说,这几年基本就是在混日子,今天赚明天亏,钱没挣到,却把几年的时光白白耗费掉了。而家里的开支越来越大,眼看着以前的积蓄所剩无几,陈海再也坐不住了。

  想转身已不容易

  今年5月份,在内外压力下,陈海终于下定决心离开股市,然而他却发现,这个转身不但不华丽,而且更艰苦。

  “我就想找个工作干干,钱多钱少也没关系,可是5年时间,除了炒股什么都没干,好几次应聘人家都不要。”提起这段时间的求职之路,陈海一脸茫然,“体力工作自己干不了,可是办公室工作自己又没有多少文化,找了几个月也没有合适的。”

  陈海说,这两年,身边也有不少炒股的朋友都转行了,但是只怪自己当时一门心思把宝押在股市里,而那些朋友基本都是边工作边炒股,一旦退出也有个后路。

  求职不成,陈海只好另觅他途,他决定拿点钱出来跟朋友合伙做点生意。而这对他来说,也同样难于上青天。

  “我年龄也不小了,之前也一直很少跟社会打交道,并不知道如何做生意。”陈海说,7月份他曾经跟朋友一起做了一个工程材料加工项目,但是由于自己不懂经营,最后把朋友也给连累了。

  炒股最高境界是退出

  对于炒股这条路,不同的遭遇也就有不同感悟,而陈海的感悟就是“后悔莫及”。

  “炒股是一条不归路,而不炒股又是穷途末路。”在家赋闲的这段时间,陈海仍旧每天会看看盘,也有几次差点坚持不住要再做几个短线,但是都被他忍住了。

  陈海对记者说,“我知道现在很不适应正常的生活,可就算现在回去,以后的时间也是前5年的重复,我已经看到了我的未来,所以我必须要坚持下去。”

  “当时如果不走那一步,继续跑运输,现在也至少是不愁吃不愁喝,但是炒了几年股票却只能混点盒饭钱。”回顾自己的经历,陈海说,中国股市目前根本不适合散户做,更不要指望能一夜暴富。“至少要学习5年,然后再实战5年,才能说入行,而入行之后你还要做一年空仓200天的准备。业余的也不行,只能当娱乐,投入绝对不能超过总资产的1%。”陈海说,而他最后的总结就是,炒股的最好境界就是完全退出。

  职业股民群像

  漠视风险者

  最难获利

  中登公司每周都会公布国内股市的持仓账户数,据此可判断出股民数量,但关于职业股民的数量,一直都没有机构统计过。“从身边的情况看,除掉那些退休没事干,专门来炒股的老年人,职业股民在整个股民中占比肯定不会有5%。”股龄超过10年、曾在证券公司工作、现为职业股民的徐先生告诉记者,最早出现职业股民潮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国企改革,不少工人被买断工龄,手里有点钱,但又找不到工作。这时候刚好股市兴起,部分下岗工人无奈选择了炒股这个职业。”

  徐先生介绍,自己身边做得比较好的职业股民一般都是2000年前就开始炒股的老股民。“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进入市场早,经历过至少两轮牛熊市,炒股能力都很强。另一方面,做得不好的股民很多都在近几年的熊市中就因为各种压力,被市场淘汰出去了。所以能坚持到现在的,一般都是做得还不错的。”徐先生介绍,“还有部分炒股能力不太突出,但方式灵活的职业股民:行情不好的时候,他们做其他投资,行情好的时候,他们就把钱抽出来投入到股市。这种灵活的方式也让这类职业股民在熊市中存活下来。”

  “很怕被人知道自己是职业股民,现在的职业股民,在一些人的眼里,和神经病差不多的。”某论坛淘股吧里,一位职业股民的自白立刻引来众多同行的回应,更有甚者表示:“我在家里,一天都不吃一顿饭呢。饿了喝白开水。”股市有风险,以上这些惨状在职业股民中不在少数。

  “现在行情不好,做职业股民的很少了。”某证券公司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在他所接触的职业股民中,绝大多数人风险意识不强,赌徒心态较重。“有个客户年中时投了10万元买一只股票,最近跌得只剩5万。我们提醒他及时止损。”但这位客户还在坚守,希望能够等到股票大涨,挽回损失。

  “目前,中国股市中更多的是赌徒心态,”上述客户经理表示,职业股民承担的风险较大,除了需要高明的操作技巧更需要良好的炒股心态。

  “我也不提倡年轻人做职业股民,专职炒股。”回首自己20多年的炒股经历,职业股民杜女士认为,炒股中心态更重要,年轻人还是应该先参加工作,接受社会锻炼,否则没有良好的炒股心态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莫言领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 体育中超-足协担忧大连并购致亚足联追查
  • 娱乐直通春晚十强出炉金池PK常石磊 视频
  • 财经茅台请求监管部门抽检塑化剂
  • 科技火车票二维码已被强加密:仍存破解可能
  • 博客日本十大可怜政治家 迪拜酒吧潜规则(图)
  • 读书莫言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全文 专题
  • 教育大学期末惊现逆天自习长队 网友称给跪了
  • 育儿北京月嫂工资最低3957元要求至少煲5种汤
  • 张卫星:韩志国与邹涛的对赌谁决定输赢
  • 张五常:国际收支平衡表与汇率问题
  • 刘石:贺铿的言行令国人蒙羞
  • 陈思进:美国是怎么搞垮一个国家的
  • 宋文洲:慈善义卖为何被骂不要脸
  • 罗天昊:衡量发展质量的五大指标
  • 西向东:大街上美女为何越来越少
  • 宋文洲:习近平不搞限行带来新希望
  • 洪平凡:欧元区危机仍是世界经济主要风险
  • 艾诚:涉嫌违纪的李春城和他的成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