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2年公司债两大期待:提数量与债市互联互通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2日 03:20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夏 青

  编者按:2011年以来,在证监会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公司债发行数量和规模均翻番,呈现爆发式增长局面。但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一个瓶颈。从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完善的债券市场对于维护一国金融稳定乃至整个的经济平稳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改善资本市场结构已成为各界共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未来公司债必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2011年公司债发行总额达1100亿元,超过2010年全年的两倍

  “五个统一”指路 债市联通打开公司债万亿空间

  2011年,在证监会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公司债发行数量和规模均翻番,呈现爆发式增长局面。近期,证监会频频强调要提高公司债融资比重,改善股市价格结构不合理。不仅如此,消息称,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由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人士带队,前往发改委沟通,商讨债券、尤其是企业债和公司债发行、监管统一事宜。种种迹象显示,证监会将在未来加大推进公司债发展的力度。业内人士表示,公司债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监管层的着力推动下,预计2012年,公司债在发行数量和规模上将会有新突破。

  去年公司债爆发式增长

  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公司债发行达到75只,发行总额达到1100亿元以上。仅11、12月两月,已经有17家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发行金额达到182亿元。而2010年全年发行的公司债仅为23只,发行总额为511.5亿元。2011年公司债的发行金额超过2010年全年的两倍。

  另据上市公司的公告,还有14家公司的发债计划已获证监会批复。

  业内人士分析称,公司债火爆,政策利好是一个主要的诱因。今年年初,公司债的相关政策就已经悄然调整。尤其是随着绿色通道制度的推出,显著提高了公司债发行审核效率。

  首先,证监会建立了独立于股权融资的债券审核流程,设立债券审核小组,专门从事债券审核;取消见面会、反馈会等,申请文件受理次日五个工作日内出具初审意见。其次,统一审核理念,专门指定一组审委会委员负责审核工作,审核过程中如没有发现重大问题,原则上从申报日起一个月内完成全部审核工作。同时,证监会还积极引入银行在交易所交易。

  2011年3月2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上市商业银行租用会员生意单元介入债券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明晰上市银行介入交易所债券市场,应租用交易所会员的交易单元来进行。

  2011年5月,上证所总经理张育军进一步表示,到2011年上半年,预计有一半的上市银行能够进入交易所债市,而2011年年内将力推16家已上市商业银行全部进入交易所债市。截止2011年9月入市上市银行有4家。

  2011年11月,证监会又正式启动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债券的工作,允许创业板上市公司向不超过10家的特定对象发行公司债券。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激励下,2011年(截至11月末)公司债支数比上年增长了170%,市场发行规模和节奏已明显提升。

  债市“互联互通”向前迈步

  实际上,在2007年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大力发展公司债券的目标。但由于种种限制,公司债发展缓慢。

  数据显示,自2007年9月24日长江电力发行第一只公司债以来,A股上市公司截至2010年底共发行公司债92只,累计发行总规模2082亿元。一级市场发行数量和规模均低于短融、中票、企业债等信用产品。在存量信用债中,公司债占比约5%。而2011年全年就发行规模就达到了1100亿元。

  公司债发展滞后,究其原因,业内分析认为,发行综合成本偏高,审批准入严格等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上市公司通过公司债融资的热情。而且,我国债券市场主要分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监管主体、发行主体、投资者、服务商既有交叠,又相对分割。其中监管分割是众多问题的源头,财政部负责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的监管;人民银行监管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央票;证监会负责上市公司债的发行监管;国家发改委则监管、审批非上市公司(企业)企业债券;保监会负责保险公司债权投资计划。

  相对于国债发行与监管的清晰归口管理,数量更为庞大的企业类债券分属多个中央部委监管。这包括发改委主管的企业债,证监会主管的公司债,人民银行主管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也称信用债),包括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

  多头监管导致监管套利、市场混乱等种种弊病。正是由于这些限制,公司债难得发展。

  日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两次明确表示,将按照统一准入条件、统一信息披露标准、统一资信评估要求、统一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统一投资者保护安排的原则,加快实现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

  不仅如此,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互联互通”开始向前迈步。2010年10月,在证监会、人民银行、银监会的努力下,上市商业银行正式获准进入交易所债市。目前,证监会仍在与相关部门协商,希望扩大主体范围,丰富交易所债市投资者。

  此次,郭主席的“五个统一”路线图让市场对2012年的公司债充满期待。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放行更多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并允许更多券商试水中票和短融承销,公司债的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会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选择交易所公司债作为直接融资手段。

  公司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公司债券托管总量为2736亿,远小于银行间市场的信用债券托管总量41243亿元。而且我国公司债规模占GDP的比重仅为0.5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63.11%,也低于新兴国家平均30%的水平。未来公司债的发展潜力巨大。有业内人士预计,按照目前的上市公司规模估算,未来可发行的公司债规模上限大约为1万亿元。

  未来,公司债仍将保持高速发展,一方面监管层对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强烈引导,另一方面则在于交易所债市优势的存在。

  相对于各种股权再融资方式,公司债券融资优点不言而喻。

  首先,从宏观来说,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可降低货币乘数,抑制通胀,资源配置效率也更高。而且,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也要求扩大直接融资市场。

  具体到公司来说,一方面,不会稀释控股股东的股本,也不会增加大股东向股份公司增资的压力。同时在管理上,不会带来对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上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我国公司债券3-10年的期限设置,有利于与长期生产经营的节奏相匹配。短期内不会给公司造成偿债压力。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增速放缓的趋势开始显露,股东可能面临的摊薄风险有所上升,这必然会推动上市公司谋求债券发行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跟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融资相比,优点也很明显。在目前的宏观形势下,国内贷款利率一直在上调,而公司债券利率相对固定,且期限较长,可替代部分银行信贷,把财务成本降下来。

  另外,交易所市场的结算制度比银行间市场更合理。交易所市场的结算制度是中央对手方的净额结算制度,指定时间段内只有一个结算净额,从而降低了市场参与者的流动性需求和结算成本,另外中证登作为交易双方的共同交收对手,降低了信用风险,而银行间市场采用的是逐笔全额结算方式,相比而言交易所市场更具优势。

  此外,交易所市场相对于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更低,目前回购的日均成交金额也更高,对放杠杆的投资者来说交易所更具优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