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飞
记者们眼中的尚福林温和谦逊,但极少在公开场合接受采访,面对记者围堵时他总是面带微笑,却一言不发。这与证监会工作人员的印象也较为一致:他们的这位领导处事低调,“话不多”。
就是这样一位内敛的中国证监会第五任主席,在他的九年任期内坚定不移地推进了一次行业性整顿和两项重大改革,资本市场的内在机理由此大为不同。如今,尚福林又将转战在银行业监管的岗位上。
与其他拥有海归背景或者学者光环的金融高管相比,尚福林的成长之路开始于一名普通的军队转业干部。22岁那年,尚福林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樱桃园分理处工作,此时“文革”尚未结束。5年后,也就是1978年,尚福林获得前往北京财贸学院学习的机会。1982年毕业后他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一干就是18年,从基层干部一步步提拔为分管货币政策的副行长。一位证监会工作人员评价称,或许正是这种背景让尚福林了解基层工作,并且锤炼出稳健、务实的领导风格。
本世纪初,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出口导向推动下的经济起飞正在蓄势。然而资本市场却持续经历了5年的萧条,探索时期积累下来的一些问题已经结出恶果,以致市场人气凋零,投融资功能丧失殆尽。2002年年底,尚福林出任证监会主席,这就是他面临的形势。
2003年7月,全国大大小小130家证券公司的老总被叫到北京开会,证监会对他们强调了不得挪用客户保证金等三项铁律。2004年元旦,南方证券被行政托管。经过3年的综合治理,证券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得到化解,行业规范程度和资本实力得到显著提高。
证券行业的综合治理解决了“规范”的问题,尚福林打响了他的第二场战役——股权分置改革,旨在扫清历史遗留问题。人们至今对他的那句“开弓没有回头箭”津津乐道,这是一种魄力,更是政治智慧。股改的积极倡议者之一、经济学家华生曾对记者表示,2004年国务院发布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其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这是尚福林为股改营造的得力环境。
股改之后,证券市场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牛市行情,紧接着又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戛然而止。但是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创新并没有因此停滞。ETF、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新产品陆续推出,市场的深入和广度大大改观。2009年创业板诞生,证监会在此前后推进了两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放弃了过去的窗口指导,同时完善定价、询价和发行配售的具体机制,把定价权交给市场供需双方博弈。
不过这次改革并不像股权分置改革那样获得立竿见影的成效,事实上创业板初期的高价发行招致了不少批评。但尚福林对于改革异常坚定,在今年年初的全国监管会议上,他表示只要市场主体归位尽责,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相信发行“三高”下不来。
在“三大战役”之外,尚福林主政证监会期间,虽然核心的发行审批权没有下放给交易所的任何动向,但是机关层面的行政改革已经在悄无声息地展开。需要申请行政审批的机构开始注意到,审核项目的标准和流程越来越透明,最明显的要数基金和集合理财产品的审批已经大大加快,与实质性的备案制已经相去不远。对于各种利益交织的证券市场而言,监管透明度上的进步或许是尚福林留下的最大一笔财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