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限过后券商能否获取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1日 15:52 新浪财经

  曹中铭

  近期,关于券商的新闻常常吸引市场的“眼球”。广发证券、国金证券借壳的成功,海通、光大、华泰等等券商有关借壳上市的传闻,不仅为财经记者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也为“先知先觉”者以及那些幕后黑手们提供了很好的炒作题材。

  10月31日是证监会整治券商的大限,如果净资本不达标、挪用的保证金不归还,此类券商的日子也就到头了。不是被托管清算就是被关闭,从此也就被开除了“市藉”,就像曾经的资本大鳄南方证券一样,永远的成为了一个历史符号。也正因为如此,券商的重组、争取注资变成了许多券商的头等大事。在证监会的高压态势下,诸多券商纷纷“抢关”。如日前银河证券的重组终于在“关”前有了眉目,西南证券的增资扩股方案也获得了监管层的批准。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将从11月1日开始生效,此办法也将成为管理层对券商进行监管的政策标准。那么,大限过后的券商能否获取新生呢?

  在五年的大熊市中,靠“天”吃饭的券商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到底是谁在“裸泳”让市场一览无余。而截止目前,至少有29家问题券商或高危券商要么被关闭要么被托管要么像南方证券那样一破了之,但它们对市场所造成的伤害却是不容忽视的。“裸泳”券商的纷纷出局,与其自身显然密切相关。公司治理结构的混乱、风险控制机构的失衡以及风险意识差是根本原因,与此同时,监管的形同虚设也“功不可没”。应该说,监管层的规章制度也制定了不少,但大多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在券商窟窿越来越大之时,已是无力回天,出局或许是其唯一出路。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原来的一百三十余家券商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券商迈入了创新类或规范类券商的行列。而问题恰恰在于,同在一片蓝天下,相同的市场环境,相同的游戏规则,为什么有的券商能够挺过那段最黑暗的大熊市而有的却不能呢?为什么有的券商只有以出局作为其最终的选择呢?答案显然还是出在券商自己身上。

  毫无疑问,今年的股改行情让诸多举步维艰的券商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否则,更多券商的消失将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牛市行情可能会让不同类型的券商赚个盆满钵满,无论是市场中的豪强还是弱者均是如此。但是,牛熊更替是市场的运行规律,中国股市不可能永远都是牛市,一旦今后再次遭遇大熊市,那些侥幸闯关成功的券商又将如何应对?仅仅依靠净资本达标或重组可以让某些券商一时蒙混过关,但如果不从内部治理上下狠功夫,躲得了初一恐怕躲不过十五,毕竟市场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另一方面,随着国外大投行陆续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国内券商的日子肯定不会太好过。资本大鳄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挤压了国内券商的生存空间。生存还是死亡,是国内券商必须面对的严峻话题。如果不能通过自身做大做强,要么出局,要么被兼并重组,将是某些券商的必由之路。

  股指期货的推出,并不能成为券商的“救命稻草”,尽管它有套期保值的功能。从所披露的事实看,券商大多都是因为违规的原因才导致最终与证券市场“诀别”的。说到底,还是内部因素在使然。因此,对于券商来说,能否获取新生还是取决于自己,而练好内功才是其抗击市场风浪的关键。否则,无论券商的净资本有多高,规模有多大,也只能成为市场的匆匆过客。其实,中国证监会出台《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也是为券商创造了一次重生的时机,如果抓不住时机,到时候就怪不得谁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