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黄湘源:新股发行改革的九大原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12:54 东方早报

  黄湘源

  在我国股市发展史上,新股发行方式先后有过五次改革,但最后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这一次新股恢复发行,虽然是一次全流通IPO,却偏偏忘记了按照市场原则对发行机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问题百出也就不奇怪了。

  笔者认为,国航“缩量”发行正在成为新股发行改革的契机。新股发行改革,应该遵循以下九大原则:

  一、要把新股发行当成市场自己的事。这一次,新股发行刚一恢复就迫不及待地一哄而上,前证监会主席透露了个中内情,其意思是:这是战略决策。不告别官本位,不要说公开透明的时间表,井然有序的市场秩序,就是“以投资者利益为重中之重”也将难以落到实处。

  二、要坚持“三公”原则,不要暗箱操作。从这次新股恢复发行以来的情况来看,发行过程的问题至少还属于阳光操作,而在发行前阶段,谁进谁不进?听谁的?一切均不为人知。建议从申请的环节就实行信息透明,让大家都知道有些什么样的公司想发行新股,使插队、打招呼、嵌油片之类无处遁形。

  三、要痛下决心改革询价制。询价制改革关系到股市的价格形成机制,应该变单一的向机构询价为战略投资者、机构和散户共同参与或分别参与的三方询价,同时,引入市场化的竞价机制。对利用询价操纵定价的行为严加监控,一经发现违规,就要坚决打击。

  四、缩小一二级市场的价格差距,不要让二级市场为一级市场买单。“打新”和“炒新”两大奇观根源就在于一二级市场的利差机制。这种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暴利就像强大的磁场吸引了巨大的社会资金,不仅造成银行资金的失衡、企业资金的失衡,而且也必然扩大一二级市场的不平衡,使二级市场成为一级市场资金套利兑现的提款机。新股价格同价值的背离也是存量

股票估值越来越混乱的源头。

  五、定价一定要有自己的市场准则,不要简单追求股价接轨。在新股定价原则上,A股市场经历的每一次反复无不给市场留下深重的伤痕。A股和H股在不同市场交易,其股价长期以来相差甚大,在市场条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没有任何理由把A股H股同股同价视同接轨。硬要在一个早晨实现股同价市同轨是不切实际的。

  六、要改变不公平的股份分配办法,不要为了吸引大资金支持发行而损害市场利益。按照中行H股在香港发行时的做法,对基金之类的投资机构,非但没有内地这样的配售特惠制,反而是有所限制的;对参与认购市民则实行“一人千股”的配售方式。早在中行A发行时,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曾大力呼吁引进H股的这种做法,可惜被当成了耳边风。即将发行的工行A+H不应当再错失这个改革的良机。当然,曾经实行过的市值配售方式也不应当简单废弃。三种配售方式和申购方式同时并举,不失为一种兼顾公平的可行选择。

  七、要坚持责权利对等的原则,不要一味迁就承销商和机构的无理要求。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必须对新股定价承担责任,缺乏诚信和违反监管规约就应受到追究。八、要让市场有说话的机会,在发行方式的选择上不要搞一言堂。此次国航由于网下认购失利而被迫调低发行规模,显示了市场的力量。市场不认同,谁也不能强迫市场接受。对于新股的发行,具体到发行的规模、发行的价格乃至发行的方式都应该有一种让市场说话的程序。

  九、要发挥市场修正机制的作用。无论是发行失败还是跌破发行价,本质上都是市场对发行节奏和发行质量的自我调节。不能不看到,市场修正机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修正错误的同时也可能让无辜的投资者受到不应有的伤害。一个稳定的健康的蓬勃发展的市场既是融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基础,也是一切改革和创新得以良性推进的前提。任何超越市场可承受能力的拔苗助长和竭泽而渔可能和自杀无异。过于仓促和草率地推出做空机制之类的所谓创新举措,其结果很可能牺牲大多数投资者的利益而满足一部分投机者的寻租贪欲,这对

新股发行机制的改革不惟于事无补,反而将适得其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