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新股频道 > 正文
 

皮海洲:可否取消新股询价发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17:46 新浪财经

  皮海洲

  日前,全流通背景下的新股发行已经拉开了序幕。而从IPO第一股中工国际、第二股同洲电子、第三股云南盐化及沪市第一股大同煤业的发行来看,其新股发行依然保留了“新股询价”这样一个过程。应该说,管理层推出“新股询价”的本意是好的,希望能够询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发行价格出来。但由于“新股不败”的神话,以及新股发行方式的改变及市场
形势的变化,“新股询价”的公允性受到严重的质疑,它甚至不排除是一种向询价机构进行利益输送的一种手段。因此,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维护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笔者以为,取消新股询价的做法很有必要。

  首先,新股询价的历史已经表明,新股询价询不出合理的发行价格。一方面,由于询价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询价机构根本就缺少对新股进行价格定位的能力,因此,面对这样的询价机构,要询出一个合理的发行价格来显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另一方面,由于询价的结果涉及到询价机构自身的利益问题,因此,这就容易产生一些道德问题,一些即便是有新股定价能力的机构,他们也会在询价中报出有利于自己的价格来,这也使得询价结果往往有失公允。

  其次,新股询价有违市场化的原则,与资金申购新股发股方式的要求不符。在资金申购新股的发股方式下,

新股发行要体现出市场化的准则,显然不是几十家询价机构能够说了算的,其发行价格应由整个市场上的资金来说了算。因此,真正合理的发行价格,应由整个市场上的投资者来竞价产生,竞价的合理性显然超过了询价发行。相反,在新股询价的过程中,让十几家询价机构来纸上谈兵,这显然与市场化的准则不符。

  其三,新股询价有损全体投资者的利益,有违“三公”原则。目前市场的新股发行实行的是资金申购新股制度,特别是由于沪深交易所大大地放宽了机构投资者申购新股的上限,这就使得新股申购的中签率大大地降低,中小投资者中签新股的机会就更低了。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机构投资者的询价机构又从发行份额中拿走了20%的份额来进行新股询价,这不仅进一步降低了投资者申购新股中签的机会,损害了全体投资者的利益,而且还给了询价机构两次参与新股发行的机会,这显然是有违“三公”原则的。特别是这其中的新股询价,更是让询价机构有了“吃偏食”的机会,成为一种利益输送的典型。

  正是由于新股询价所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已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取消新股询价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用竞价来代替询价,以真正体现市场化的发行原则,并维护新股发行的公开、公正、公平。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82628888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