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皮海洲:学生做作业与股改成功标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17:29 新浪财经

  皮海洲

  学生做作业与股改成功标准这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儿,把二者牵扯到一块儿来,实在是有些荒唐。不过也没有办法,谁叫这二者之间内在有着那么明显的相通之处呢?又硬是叫笔者不能不把它们拼凑到一块儿来。

  学生做作业当然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不过,笔者这里要说的是今年春节期间的事情。春节期间,笔者回乡下老家过年,读小学六年级的小侄女也带着作业回老家过年来了。一天,笔者见侄女在玩,便问她作业做完了没有,侄女说做完了。但当笔者要检查她的作业时,侄女又改口说道,做了一大半。为此,笔者教训侄女道:只做了一大半怎么能说是做完了呢?而且,你还要对做完的作业进行认真检查,发现有做错的作业还要重新再做。听了笔者的话后,侄女又乖乖地做作业去了。

  这是春节期间发生的一件琐事,笔者原本没把它放在心上,但最近一个时期,伴随着股改市值的过半,达到60%,市场上关于股改成功标准的争论便不绝于耳,一些人竭力叫嚣着要新老划断,恢复IPO与再融资了。因此,笔者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侄女做作业这回事儿。

  侄女做作业,只做了一大半,还有一小半没做,因此,这作业显然不能算是做完了,更何况这作业有没有做错还不一定呢?但就是这么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们股市中的许多人都弄不明白,甚至就连

证监会的有关官员也都弄不明白,说来还真是有些弱智了,他们的智商甚至比笔者的小侄女都不如。因为笔者小侄女之所以在作业未做完的情况下说做完了,那只是想贪玩一下,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受到批评后马上知错就改,又继续做作业去了。但我们的证监会官员却振振有词地说:当占股市总市值60%-70%的200~300家公司完成股改时即视股改成功,即可启动新老划断、恢复新股发行。一些人也因此把这当成了股改成功的标准,因此,在股改市值过半还未完成60%的时候就开始嚷嚷着要新老划断,恢复新股发行了。明明还有40%的市值未股改,就说股改成功了,这是不是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呢?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可见,即便是60%的市值完成了股改,按古人的观点,这连一半都还谈不上呢。所以,把股改市值达到60%~70%作为股改成功的标准,这显然是荒唐至极的。

  那么,什么才是股改成功的标准呢?根据“国九条”的精神,解决

股权分置问题要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切实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合法利益,这既是股改的出发点之一,也是衡量股改成败的最重要标准。而具体说来,其标准有三。

  之一,消除了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不平等。在股权分置的背景下,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损害,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其最明显的标志就是,非流通股平价或低价发行,而流通股却是高价发行甚至是超高价发行,以至从新股发行阶段开始,流通股股东就注定难以摆脱受到非流通股股东所伤害的命运。因此,进行股改,首先就是要改变流通股股东的这种弱势地位,还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平等的地位。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流通股股东的成本与非流通股股东的成本接近一致。而从目前股改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了一定比例的对价,但总体说来,这个对价比例定得太低了,并没有消除两类股东之间的不平等。因此,当前的股改很难说是成功的,它将给股市今后的发展留下诸多的后遗症。

  之二,从短期来看,股改的进行要有利于股指的上涨,有利于投资者信心的增强。如果股改所带来的是股指的下跌,那么,这样的股改只能带来投资者利益的受损,这样的股改就没有必要再搞下去了。

  之三,从中长期来看,要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投资者的长线投资,要能给长线投资者以稳定的投资回报。正如前款所言,股改要有利于股指的上涨。但如果只是以当前股指的上涨作为衡量股改成功的标准,那么,这就不排除管理层在指数上涨上弄虚作假的可能;而且市场里的一些投机力量的投机炒作也可以促成股指的短期上涨。因此,这就需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核股改的成败。一方面是长线持有股改公司

股票的投资者,可以从上市公司那里每年都获利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在股改公司原非流通股实现全流通的情况下,不会给大盘股指及股改公司个股股价带来太大的冲击。作为大盘来说,股指应高于股改前的点位;作为个股来说,全流通后的股价要高于股改前的自然除权价。这样才能保证长期持有股改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可以从市场上获利必要的差价收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股改就没有达到保护流通股股东合法权益的目标,股改就只能说是失败的。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82628888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