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曹中铭:股改在无奈中蹒跚前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9日 17:35 新浪财经

  曹中铭

  股改中出现梁稳根发表著名的“智猪博弈论”,到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在与基金沟通时竟然宣称股改是在“斗地主”,再到通威股份董事长刘汉元因拒付高对价被市场称之为“通威牛人”,笔者以为并不是偶然的现象。尽管这些事件表面上看起来相对独立,尽管上述三家上市公司均为民营企业,但透过表象,凸显出的是非流通股股东的“大股东本位”
,无论是在股改前,还是在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改中。

  股改延续着平均每周一批的“惯性”,10送3也基本上在市场中形成了某种默契。但事实上,就是这样的对价水平,是否真的能弥补非流通股大量上市后给流通股股东所造成的损失,是否真的能达到股改当初的预期,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所有已经完成相关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中,没有几家支付的对价是能令流通股股东满意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除了只有少数方案被否决之外,其它的都获得了通过,有的甚至是高票通过。虽然说股改是利益双方的博弈,但出现如此结果其实是流通股股东的无奈选择。那么,纵使中国股市实现了全流通,我们能说股改取得了成功吗?

  股改初期,国资委就出台了有违

证券市场“三公”原则的《股改指导意见》,利益的天平倾向于国有大股东。虽然其后诸多规章制度相继问世,有的也在不断完善之中,虽然流通股股东也有类别表决这一“防身法宝”,然而铁的事实说明,在流通股股东已对股票市场信心丧失殆尽的情形下,股改俨然成为了市场中大股东们(包括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中的大股东,如机构投资者等)的游戏。这也是监管层高举“股改中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利益”的大旗但却名不副实的根源。解决股权分置并不是万能的,但不解决却是万万不能的,而不能充分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的股改又能取得什么样的后果呢?

  截止到目前,股改确实可以说进入了“深水区”。不仅大型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A+H型、A+B型等等上市公司纷纷亮相,就连那些ST类公司也粉墨登场。问题是,某些常年亏损公司、扭亏无望的公司,其股改到底有什么意义?难道说仅仅是为了全流通?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建立方便快捷的退出机制让此类公司直接登陆三板市场去“全流通”。一来有利于树立主板市场的价值投资理念,二来也可以防止这些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趁股改之机浑水摸鱼达到套现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减轻主板市场非流通股上市后的扩容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不幸的是,监管层只看到解决股权分置的重要性,而没有预防后股权分置时代相关弊端的措施,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注定会留下后遗症。既然监管层提倡价值投资,就应该在股改中将其融合进去。按照“成熟一家、股改一家”的原则,将真正能够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改,而不能为了政绩将那些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也让其混杂进来。如GST宁窖差点成为两市的“破产第一股”,在股权转让之后大股东进行了资产重组,尽管预告05年度会实现盈利,而其目前每股未分配利润为-2.2346元,它的投资者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得到回报,连这样的公司也能实施股改。那么,谁会是最大受益者呢?

  不少上市公司在股改中心怀鬼胎,各自打自己的如意算盘。业绩差的为了日后的全流通变现,业绩好的为将来的“圈钱”申领“通行证”,或者是为了实施股权激励而股改。客观地说,股改已在利益的诱惑下变了调,股改偏离了最初的轨道和初衷,这样的股改当然难言成功。如此局面,股改也只能在无奈中前行了。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82628888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